做一做非遗小手工,看一场展览,听一场讲座,秀一秀自己的旗袍秀,听一听弦乐四重奏,沿着滨江走一走……11月28日,市民文化节“我的小康我幸福”社区日活动在线上线下推出,市民纷纷晒出自己身边的小确幸,这也是他们点点滴滴的生活日常。当天,全市除中风险地区外,200余社区参与了活动,一千多个活动在市民身边展开,展现了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的小康社会。
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如何?一个很直观的标准是文化设施的“可抵达度”。当它们深入城市肌理,随处可见,文化成果就变得触手可及。
社区日当天,一场“大桥滨江人文行走”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从网红打卡点、接待过总书记的人人屋开始,一直到刚刚建成的杨浦滨江第七个也是最大的滨江驿站——电站辅机厂站,这些站点依据上海机器织布局、电站辅机厂等工业遗存旧址着力打造:居民闲暇之余可以在此喝杯水、歇歇脚;大学生、企业白领来到这里,通过服务站的平台开展各类公益志愿活动;住在周边的居民也可以时常来这里量量血压,一览滨江美景。扫扫二维码还能自动生成明信片,把红色码头的故事带回家。这些驿站在为居民游客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也让大家深入了解杨浦百年工业历史的魅力所在。
一对住在滨江附近的金婚夫妇到站点体验服务后,激动地对志愿者说:“我们在杨浦滨江一带生活了几十年,过去觉得江边就在身边,但事实上看不到江边。工厂在生产,老百姓走不进去,这些大工厂把黄浦江都挡住了。现在好了,我们能走进来了,这么美的滨江,这么好的服务,我为住在杨浦而感到幸福!”
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体现的是以人为本的城市宜居生活。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吴淞口炮台历来是重要的海防要塞,上世纪60年代初期,因战备需要,用钢渣回填形成炮台山,并在沿江形成了大片钢渣地。宝山区利用原有的长江滩涂湿地,秉持“环境更新、生态恢复、文化重建”的理念,在钢渣堆上建起了吴淞炮台湾湿地森林公园,是人与自然、经济建设与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新模式,曾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社区日当天,海江二村第一居民区在这里进行了一场健康走跑活动。当天,宝山区吴淞街道还在这里举办了一场趣味运动,欢声笑语、其乐融融。从钢渣地到健康宜居地,60年变迁,让市民走进小康生活。家住宝山吴淞的姚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一起来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参加社区日活动,她向记者介绍,“我自己从小生长在吴淞滨江畔,亲眼见证了这里每一点的变化。这里和吴淞滨江岸线的其它地方我们带孩子经常来,文脉地标让我们了解宝山的历史,新建的服务设施让我们感受到城市的温度,我们全家人在这里休闲漫步、阅江赏绿,参加各种活动,在畅游畅玩中享受美好生活。”
走进浦东陆家嘴社区活力102,孩子们滑滑梯,自由奔跑;年轻的妈妈和老人在健身;还有非遗文化、社区射箭、林峰国际象棋等各类活动供老、中、青各人群体验。2018年前,这里还是一片破旧的老城区,自浦东新区“美丽街区”专项工作实施以来,活力102经过旧城区改造焕然一新,成为融合了体育健身、文化展示、互动体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空间,一揽子满足全家人的需求。
树影婆娑,落叶盘旋,落叶和手风琴演奏谱写了一段音画奇缘。当天,在长宁区黄金城道步行街举行的手风琴艺术节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大家在金黄的秋叶中聆听上海手风琴联盟乐团、Muzika Ensemble室内乐团和Celty's乐队的优美琴音,还有音乐爱好者走上舞台在“手风琴开放麦”环节中来一曲自我表达。作为古北新区在上海的第一个大型高标准国际社区的休闲步行街,黄金城道以其优越的生活氛围和人文环境,早已成为长宁的城区名片。上世纪80年代,古北一带还是一片蛙声飘荡的田野。1982年利用虹桥机场有利地形,长宁区范围内辟建虹桥开发区,古北新区是作为开发区的配套生活设施建设的,经过两期的建设,黄金城道2009年开街,为这里的中外居民创造了更加融合亲密的开放式街区生活。它串联起周边社区,成为周边居民的一个乐园、一个港湾。
老城厢被誉为“上海之根”,随着市政建设和商业布局的改造,而今的老城厢已经悄悄地换了新颜。黄浦区淮海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内,正在举办的“窝心的家”——淮海特色展览上,从周边居民手上征集而来的一张张旧照片、一桩桩老物件,仿若与时光的对话,映照着今天的美好生活。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内,由徐家汇街道组织的“文明互鉴:上海图书馆徐家汇藏书楼藏珍稀文献展”策展人分享会如火如荼举行,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阅览部副主任徐锦华从该馆的“文明互鉴”主题文献展览入手,将徐家汇与中西文化交流四百年的关联娓娓道来。其中,1847年创办的徐家汇藏书楼是上海现存最早的近代图书馆,也是我国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的缩影,现收藏1477年至1950年出版的外文文献计32万册。
分享会后,大家一同参观了历史悠久的徐汇观象台。该观象台初建于1872年,同年12月1日启动气象观测,为中国沿海第一座观象台,100多年来从未间断对上海的气象观测。
除了精心配制的文化大餐,上海还为市民提供展示自我的丰富舞台。当天,高桥社区居民“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摄影展”、五里桥社区“青年管弦乐团展示”、打浦桥社区“女性魅丽馆‘我的美好生活——镜中花世界’活动”、曹家渡社区的“西点制作”、天目西路社区“幸福时光捏面人”、华泾镇社区“‘泾彩生活汇’手工布艺活动”、真如社区“中西花艺鉴赏与制作”等众多活动,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市民 。
殷行社区的一位退休阿姨说,她经常参加社区的一些团队活动。“退休之后还能参加这样有趣而特别的活动让我很惊喜,让我体会到美好而充实的精神生活。”
除了线下活动,今年的社区日,全市各社区还在云端晒特色、晒美好、晒幸福。比如,点开“闵行区莘庄镇”,可以看到闵行夜色之美和非遗之美。庄镇的文化特色与独特的魅力勾勒出来。点开 “社区小康我知道”栏目,市民们可从中了解小康社会的溯源——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描绘的诱人的社会理想,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脚步从未停歇。主办方从全市各街镇制作的200余张社区小康海报中,精选了100余张分批展示给大家。从这些分别代表了“都市风尚”、“美丽乡村”、“活力无限”、“人间烟火”、“文旅美地”、“文脉悠长”特点的展示中,看到我们共同家园的魅力。市民还能参与“社区小康我知道”答题,观看社区精彩展示,更有“人民城市,幸福声音”社区居民话小康活动与你拉家常。
图片:叶辰亮
作者:李婷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