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于上海的中青年艺术家如何认知世界的,他们对生活又持有怎样的态度?11月27日下午在中华艺术宫揭幕的“个人史料——第十八届`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上海中青年艺术家生存、思考和创作的真实状态。
此次展览经主办方和策展团队策划遴选,丁力、段官来、黄赛峰、 金晖、李谦升、鲁丹、马佳慧、马良、齐然、石至莹、史成栋、汪琦琦、 王净、徐晨、徐喆、张柯、张如怡、郑耀东、朱勇等19位艺术家参展,此外特邀展示了“边跑边艺术”社区艺术项目,以及音乐家孔祥东和摄影家郭一共同创作的抗疫主题作品。
两年一届的海平线绘画雕塑联展是上海美术界最重要的品牌展览之一。1986年6月19日,首届 “海平线”在上海美术展览馆扬帆起航,邀请了当时26位勇于探索并具艺术个性的中青年美术家参展,受到了全国美术界的高度关注,这些美术家后来都成为上海美术界的中坚力量。可以说,“海平线”开启了一种新的学术机制,将美术展览、文化传播和学术研讨融为一体,其引发的效应远超画展本身。30多年来,“海平线”始终聚焦中青年美术家的成长,相继推出了400余位艺术家,可以说,“海平线”对上海中青年美术力量的培养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据透露,今年的第十八届“海平线”首次将主题聚焦于艺术家们的“个人史料”,在鼓励艺术家彰显艺术个性的前提下,也期待通过“个人史料”的堆叠,展现出当下上海中青年美术家的整体创作状态与学术思考。
本次展览邀请了19位有独立艺术理念和独特个人风格的中青年艺术家以及一个“边跑边艺术”社区艺术版块共同构成。展览从中国画、油画、雕塑、装置、影像等多个维度来展示他们独特的艺术思考和实践,展示了他们乐观、积极地融入时代发展和城市脉搏的态度和胆识,为大家提供了一次别具时代特色和地域特点的视觉体验。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提倡个性不是为了放纵心灵,而是要找回平静,找到生命与心灵的归属与出口。艺术要向人们揭示和提供的是艺术家对时代的思考、对人生的态度和对生命的体悟。”上海市美术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期待广大美术家在追求艺术个性的同时,胸怀时代赋予的责任与使命,不断拓宽学术视野,加强多学科跨界融合,积极投身到时代发展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洪流中来。
本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和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共同主办,当天同时举办了学术研讨会。
图片:主办方提供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