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支唢呐在观众席中吹响,与台上乐队交相辉映,举座皆惊。一曲奏毕,欢呼不断……昨晚,四位90后青年演奏家韩妍、刘雯雯、张碧云、陆轶文与张亮指挥的上海爱乐乐团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携手带来“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青年教师协奏曲专场音乐会”。结合苏州评弹元素的《第二琵琶协奏曲》、运用鲁西南鼓吹乐、山东梆子等曲调风格的唢呐协奏曲《麒麟颂》、西域风情的《玉石之路随想》、恢弘大气的二胡协奏曲《我的祖国》……年轻演奏家们展现的高超演奏技巧,让民族乐器与西洋管弦乐队展开了一场精彩的对话。气势雄浑的交响乐队烘托出民乐更丰富的内涵和和淋漓尽致的情感表达,让观众赞赏不已。
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系主任刘红教授介绍,韩妍、刘雯雯、张碧云、陆轶文四位担纲音乐会的90后,是各大音乐赛事上“摘金夺银”的出色演奏家,亦在上音任教。音乐会属于上音民乐系青年教师推进提升计划系列活动,这也是上音民乐系首次以相对集中的方式展示青年教师的实力与创作生命力。“民乐系有一批很优秀的老师,所以选择哪些老师来做第一场音乐会,对我们来说反而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选择集中在90后的年龄阶层,展示民族音乐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青年教师甜美温馨的形象,也能向观众传递传统文化的气韵之美。”
音乐会上的演奏家们不仅有良好的舞台形象,此次选曲更充分展现了演奏难度、技术水准,以及中国音乐语言、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洋管弦乐的碰撞:《第二琵琶协奏曲》中琵琶在江南丝竹的细腻精致与雄壮慷慨的段落中大开大合;《玉石之路随想》在西域荒芜的景色中,营造生命的灵动;《我的祖国》将观众熟悉的旋律创作改编为丰满的协奏曲,气魄宏大……
“民乐和交响乐团的碰撞是很和谐的,因为在协奏过程中交响乐团的衬托能让民族乐器更展现出个性特点。”韩妍说。“我非常喜欢和交响乐团合作,因为民族乐器音色很个性,即使在恢弘的交响乐团中也不会被遮蔽,捕捉到它旋律的表现。唢呐声音洪亮,在浑厚的交响乐团音色烘托下,让观众听得更加舒服。”刘雯雯表示。
“英雄出少年,一直是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的传统。”刘红说。1932年,21岁的陆修棠创作出二胡传世之作《怀乡行》。1933年,24岁的卫仲乐参加“工部局乐队特奏中国节目音乐会”,一曲琵琶独奏《淮阴平楚》(即《十面埋伏》)艺惊四座,广获赞赏。1963年,刚满17岁的闵惠芬面带青涩,身手非凡,一曲《病中吟》征服观众和评委,在第四届上海之春音乐会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得大赛第一名,誉满神州。
而如今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系的青年教师推进提升计划,也旨在培养更多这样的“少年英雄”,为青年教师搭建一个艺术实践、教学科研的综合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早出成绩,为民族音乐事业的兴盛和发展担当起责任。除了今晚的协奏曲专场音乐会,后续还将会有更多年轻教师陆续举办各种音乐会和学术研讨。
“民乐承载着历史和传统,高校任职的青年教师在成长、成熟的关键时刻,需要提供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条件来展示他们的才能。民乐青年教师不同于舞台表演艺术家,作为高校教师,他们的职责是培养中国传统音乐人才,他们自身对传统音乐的观念和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理解、修养会影响到接受他们教育的下一辈,这种薪火相传的教学体系会影响到中国传统音乐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状态。因此,青年教师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修养的提升,不仅具有现实意义,还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刘红表示,年轻的民乐人要对传统音乐文化的未来发展负起责任,提升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修养,而上音也将为青年教师们发挥才华、自我提升提供广阔的舞台。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