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的诞生地,上海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血脉中流淌着红色基因。如何挖掘整理这座光荣城市的红色资源,将其转化为主题出版的鲜活来源、转化为“四史”学习教育的生动读本?
作为上海文学界、出版界联手启动的“重大主题创作系列出版计划”,“红色起点”“红色足迹”——党的诞生地·革命遗址故事创作项目的成果陆续出版。今天下午,在上海市作家协会,“红色足迹”(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发布会暨“红色足迹”(第三辑)、“红色起点”(第二季)创作动员会举办,积极响应上海党的诞生地宣传工程。
投身项目的上海作家滕肖澜的话,道出了不少作家的心声——“从都市题材小说转型红色纪实书写,是全新的创作体验,如何平衡文学性与思想性,把握历史与虚构的分寸,是很大的挑战。”她一眼看中浦江饭店,1927年周恩来曾隐藏在浦江饭店中长达一个月,这也是他生命中非常特殊的一段时期。《遥望 胜利——记上海浦江饭店》收入书中,在探访梳理的过程中,滕肖澜发现,这一历史地标背后有许多值得挖掘的故事,打上了众多第一的烙印,折射出上海的历史进程。
继“红色足迹”第一辑《石库门里的红色秘密》出版后,第二辑《暗夜里的星星之火》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发布会现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创联室主任薛舒介绍,“红色足迹”第三辑已确定选题,预计明年3月完稿、6月出版;此外,“红色起点”第二季正在准备中,部分已完成初稿。上海正集结文学力量,以优秀红色题材作品献礼2021年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
挖掘激活红色资源,上海的一砖一瓦都有故事
随着两个“红色”系列项目的推进,上海也凝聚起一批老中青作家队伍。以最新出版的《暗夜里的星星之火》为例,书中包含71篇上海革命遗址小故事,其中既有上海文坛代表性作家作品,如孙颙《聂耳、田汉离我们多远》,叶辛《慎成里非同寻常》,小白《一家古董店》等,还有血红、三盅、君天、三三、居平等网络作家和一批新锐作者。
“身处有深厚革命文化的上海,红色记忆不应随着老一辈的逝去而被人遗忘,而是应该代代传承,历久弥新。”网络作家府天深入考察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遗址、1927年中共江苏省委旧址,聚焦两处地标的作品《青年是一国之未来》《斗争和牺牲》收入书中。“让红色精神激发红色力量,是作家的使命担当。既要潜下心认真学习‘四史’,也要亲身走访一线革命地标,才能写出让人信服的主题作品。”
“红色足迹”所涉题材有的耳熟能详,有的可能鲜为人知,但作家都经历了重新采访、研读新史料和精心写作的过程,他们融合历史与现实,倾注感动与情怀,以文学的手法踏勘红色遗迹、挖掘整理革命历史。以作家简平为例,他在写中共江苏省委交通处的过程中,不断寻找求证“四川中路418号”这一特殊门牌号,多次走访有关方部门查阅史料,最终在1936年的叛变者供词里找到对于这一地址的指认。“倍感幸运的同时,也十分有成就感。”
从当代青年的视角回望当年革命青年,青年作家沈轶伦发现,自己看待上海的视角也发生了变化——从亲切熟悉到肃然起敬,“重新走访的是空间意义上的同一个上海,但在时间维度上已走进了另一个上海。这座城市从何而来、到哪里去、动力源自哪,这些书写为我在这座城市里重新找到坐标。”在《收获》编辑吴越看来,上海也许没有醒目的名山大川,但这座城市的历史就是惊心动魄的风景,一砖一瓦蕴含着丰富资源和红色景观,无声诉说着故事,“红色历史和近现代景观应该像名山大川一样让更多人知道。”
深度拓宽传播渠道,助力红色故事“出圈”
前不久上海召开全市重点文艺创作推进会议,发布首批“建党百年和全面小康主题重点文艺创作项目”39项,其中文学类就包括“红色起点”系列。该项目由上海市作协组织40余名中青年作家参与,“红色起点”第一季6种已于今年出版,第二季创作内容包括中共早期出版业、赴欧勤工俭学运动、上海三次工人武装起义、五卅运动、中央军委在上海、中央宣传部、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等题材,预计明年建党百年前夕出版。
“红色起点”系列丛书以纪实文学形式真实再现中国共产党创立之路,生动刻画党史中的革命人物。程小莹《白纸红字》、吴海勇《起来——<风云儿女>、杨绣丽《巾帼的黎明——中共首所平民女校始末》、王萌萌《铿锵序曲——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吴越《上海早晨——上海大学在1920年代》、陈晨《新渔阳里六号》累计出版50余万字。围绕六本书的上海书展活动、思南读书会新书分享会以及各类“四史”学习和红色文化传播活动,电视网络直播等都获得热烈反响。
“这套丛书的推广宣传,是把上海的红色资源转化为主题创作的重要尝试,既为‘四史’学习教育的开展提供了生动读本,也激发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对上海红色资源的荣誉感、归属感。”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总编辑、上海人民出版社社长王为松谈到,好的作品好的书既能成就一份份“网红书单”,也应该发挥最广范围的最大效应,达到最大传播的有效性。而多渠道、跨媒体、影视化的二度转化加工,有助于将上海的红色成果推广至愈发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年轻受众。
于是,从“起点”出发,一连串创作“足迹”坚实有力,不断拓宽传播渠道,助力红色故事“出圈”。比如,上海人民社与阿基米德合作上线有声电子书“重温红色历史,书写时代华章”专辑,专业主播对“红色起点”丛书声情并茂的演播,让“四史”可读也能听;“有声云图书馆”线上储存播放,便于受众随时随地“听书”;与静安区文旅局合作,“红色起点”丛书作者及其他嘉宾开展“作家眼中的红色起点周周谈”直播活动;同上海图书馆、中共二大纪念馆举办“红色的起点”朗诵会、《巾帼的黎明》诵读专场演出,通过老中青艺术家接力朗读作品片段和沉浸式表演,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
在业内看来,“红色起点”作为上海红色主题文学创作的重要品牌,开拓了创作视野和领域,锻炼了主题创作的队伍和能力,为讲活上海故事、激活红色资源,提供了有益启示和经验。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是初心使命的起航地,建党初期党中央长期驻扎上海,无数革命前辈在上海留下了追寻奋斗、流血牺牲的光辉印记,无数的历史风云曾经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激荡。我们受着这段红色历史的滋养和启迪,也必然要感受到传承与接续优秀传统的召唤和使命。但与红色历史流传于今的极为丰富资源相比,我们的文学书写,仍然是初步的、局部的。”上海作协党组书记王伟直言,作家的文学创作不是简单地把能够收集到的文学素材做一个归纳、打散和重新组合,也需要有新的发现和理解。在规划红色题材的文学创作上,未来将放宽视野,加强系统性、连贯性,“不仅要写起点、写早期的足迹,也要写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的光辉,特别是新时代的新伟绩。”
作者:许旸
图片:出版方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