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代表作《文化苦旅》面世近三十年,至今还是畅销书排行榜的“常客”,但这次,作家余秋雨决定专门给青少年读者开课写书。前不久,磨铁图书策划的《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面世,这是余秋雨首次面向全国青少年系统地讲授中国传统文化。
25日下午,余秋雨带着新书《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做客上海书城,以云直播的方式与学生、读者见面。这是上海新华传媒首次采取书城云直播的形式,以上海书城为中心直播间,同步视频直播到长江三角洲及安徽等地多所中小学校。此外,上海新华传媒全市新华书店、上海书城的23家主力店在店内统一设立分会场,供学生、读者现场收看直播,以线上线下全媒体融合的直播形式给青少年“开课”。
此前,在网络平台上余秋雨播出了名为《中国文化必修课》的音频节目,虽然不乏宏大艰深的内容,收听人次却超过了六千万。在这档节目中,他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中国文化是奔流不息的大江,而不是江边的枯藤、老树、昏鸦。
这句话,也道出了《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的缘起。“文化是不断往前走的,这就需要靠年轻的生命来创造。”在序言中,他说:讲述文化的最终意义,恰恰就是面对年轻一代。
“中国文化”涵盖的内容五花八门,如何从中取舍,并找到适合青少年的讲述方式?余秋雨选择了历史、人物、作品三个维度,《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就是由三个分册组成。
《了解这些难题》以大框架、大脉络的极简方式讲述中国上自神话时期下至近代的文化发展进程,介绍古代中国的精神主体儒释道思想,以辩证方式梳理中国文化的利弊得失。余秋雨以平易可亲的文笔将这些重大课题娓娓讲述,力求为青少年建立起轮廓清晰的历史文化大框架,他认为这些看似艰深的“大问题”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并不亚于战争、宫斗等流行的古代叙事。
《记住这些名字》讲述历代最重要的文化创造者,比如孔子、老子、屈原、司马迁、陶渊明、李白、杜甫、苏东坡、王阳明、曹雪芹等。余秋雨以优美的散文,一一讲述他们的传奇人生、气度神貌和惊世杰作,使青少年读者从感性层面加深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熟读这些作品》梳理上自《诗经》下至明清小说的历代大文体和文学概况,进而精选出青少年应该熟读、记忆的经典作品,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还将部分艰深的篇章翻译成了优美通俗的现代散文,让青少年直面原典、拥抱古今,使他们获得高标准的文学欣赏眼光,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尽可能多的背诵古诗早已成为很多家长心中根深蒂固的想法,尤其是近几年颇火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更让古诗词的热度回温。但余秋雨却并不认为应该大量背诵古诗词,他甚至说,他带的中国文化史博士生的要求,也只需要背诵50首唐诗,这也是《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中列出的“50首必记唐诗”。
余秋雨认为,青少年的思维是处于创造阶段,孩子们自发带有诗歌潜质,比如童话意识和浪漫想象,背诵过多的古诗词反而可能会挤走孩子与生俱来的诗人潜质和创造空间。他当中学语文老师,会让孩子们尽可能多把时间放在写作上,在写的过程中,读的东西也会活起来。很多家长会问他,为什么孩子背了那么多古诗,语文成绩却没有提高?余秋雨认为,答案就在于缺少写作的练习。对孩子来说,写作可以全盘皆活,通过写,知识才能真正内化。
他还建议,家长在引导孩子写作和演讲时,要学会使用自己的语言,而不是一再使用别人已经用滥的成语和形容词。还要在质朴叙事过程中,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而不是只顾自己抒发情绪和议论。这样教出来的孩子未必是文学家,但从一开始就具备了很好的文学素质。
中国历来的传统是“文史不分家”,《给青少年的中国文化课》这套书融合了历史、文学、美学、哲学等多个文史门类,是余秋雨专门给当代青少年的系统性人文启蒙,他的语文教育理念也贯穿其中。据悉,余秋雨已将包括二十余部作品在内的“余秋雨定稿合集”独家授权磨铁图书,合集囊括他在各时期、各领域的代表作。以《文化苦旅》《千年一叹》《行者无疆》《中国文脉》为代表的“文化大散文”系列已于5月上市,后续还将推出“人生感悟”“古典简释”“学术经典”“演讲录”“创作集”等系列。
图片: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