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真的英雄?平凡的人们给我最多感动。在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中,每个人都是英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上海市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的这段话,出现在今天首发上市的公益图书《武汉抗疫日记》,由新浪微博联合新浪读书共同推出,阅文集团旗下平台QQ阅读发布独家电子版。
全书从1000多名武汉微博用户中,遴选了29名作者,收录他们在76天里的“战疫日记”以及一线抗疫勇士的46张珍贵照片。本书收益将捐赠微博“医护后盾”公益计划,QQ阅读用户还将获得纸质书、在线公益证书及个人勋章奖励。
今年1月23日至4月7日,因为疫情,武汉从“封城”到“解封”共经历了76天。这一时期,新浪微博与央视新闻联合发起“武汉日记”话题内容征集,有1008位医护、235位患者、79位志愿者、15位疫苗志愿者等武汉一线同胞,以第一视角实名记录了这段抗疫的亲身经历。
他们发布了11万条微博,亿万网友通过网络记录、见证,话题总阅读量超过100亿次,互动量超过3000万次。这份“武汉日记”成为国内疫情珍贵的记录资料,未来将作为国家数字记忆计划的一部分,入藏国家图书馆。书中收录一线抗疫勇士的46张珍贵照片,并特邀本书作者之一、武汉抗疫护士刘梦莹为本书绘制18幅原创插图。
张文宏在书中序言写道:这里记录了一群原本您以为最平凡的人,但他们在这里展现了自己英雄的一面。想想疫情初期,万城空巷;再看如今,欣欣向荣。因为他们,一切成为可能。这部英雄的史诗,是由参与援鄂的兄弟姐妹、志愿者、公益人、患者、家属们共同来书写的。亲历者们做实事、说真话,最真实地反映出这场“战役”的壮烈与辉煌。今天中国取得的抗疫成果,是全世界的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人民齐心协力,生命彰显价值,用事实来印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湖北省文联第十届主席团主席、作家刘醒龙谈到:身在2020年春天最危险的第一现场,时间没有留下一分钟让他们去寻找深刻思想、美妙艺术,匆忙之中,有几个经典的母语句子,加上一些二十一世纪的村言俚语,反而格外撼动心魄。像他们这样,将内心的句子连同身心的苦痛一起,每天层层叠叠地包裹在防护服中,用血、用汗、用泪水、用眩晕、用患者的喷溅物、用逝者的沉寂与起死回生者的浅叹,混合搅拌在一起,一天一拼命,一夜一平安。身为武汉人,自己也要用日记的作者们用得最多的“感谢”二字,回报更多的感谢。
书中的朴实记录令人动容。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的36岁护士王艳妮,印象最深刻的还是那句: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看到别人发的抗疫微博,看到了更多和我们并肩战斗的人,又燃又感动,大家努力的样子,让我莫名的有了一种力量,感觉做什么都有希望,众志成城,何惧疫情?”距在隔离区工作的那段日子,已经过去3个月了,但看到以前的照片、视频时,她还是会感动,“那将是我生命中永不磨灭的回忆,现在的我已经回归工作岗位,回归平凡的生活了。在这场战役中,每个人都有太多不为人知的付出,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我不要神的光环,只想把握手中的平凡。”
更多的“后浪”担起使命,河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90后郭滢滢还记得,对口支援的武汉四院工作60天,走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配药、输液、采血、消杀、打水、喂饭、喂药、宣教等严防死守,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尽管有心理预期,进入隔离病区后的第一感受是“比想象中严峻”,她必须迅速调整心态,开始战斗。“进病房时穿得里三层外三层,口罩、帽子、护目镜、防护服、手套、鞋套等一样也不能少。由于全身上下裹得严实不透气,口罩戴久了有时感觉出气困难,会留下勒痕,甚至鼻梁处压出水泡,难受的时候,恨不得一把将口罩抓下来。”
但隔离病毒不隔离爱,更多患者带来的是感动与彼此激励:“护士,我尽量少呼点气,不传染给你哈”;“护士,你放心大胆的扎吧,我相信你”;“小姑娘,你饿不饿?渴不渴?我们也没啥事,你出去休息一下吧”……这一句句看似平常,饱含着患者真情的话语,却触动着她的心灵,“在这场无声的战役中,医护人员拼尽了全力之后的如释重负,也有患者心存感激的温暖瞬间,而感恩将是我们这一生的必修课。”
受疫情影响,QQ阅读平台医疗题材的小说阅读数据涨幅明显。以作家志鸟村《大医凌然》为例,该作品以写实硬核的医学技术、具有张力的情节在2019年就受到众多读者追捧,春节期间仅在QQ阅读平台上阅读用户剧增40%;《手术直播间》作者真熊初墨是阅文集团新晋知名作家,现实生活中更是一名三甲医院医生,其根据生活经验创作的这部网文,春节期间的阅读用户增长近3成。QQ阅读在春节期间上线的“科学防护 共度时艰”防疫专题,访问量已达百万次。此外,QQ阅读还开放精品网文和图书资源,推出一系列限时免费阅读活动,上线至今,访问人数已超过20万人,点击量约100万次,其中文学类读物最受用户欢迎。
此外,起点中文网发布以“我们的力量”为主题的征文大赛,数千名作者报名参加,提交的作品中不乏《武汉我为你加油》《武汉加油》《在前线奋斗》这种直白表达的现实主义题材,更有《急诊科的夜班故事》《宅在家里的100天》等讲述当下的都市题材作品。这些故事从一个个小人物的角度出发,讲述了作为一位普通人,如何发挥自身作用,为抗击疫情作出贡献。
<<<<延伸阅读·书摘节选
凌楚眠
微博账号:@麻醉医生凌楚眠
身份认证: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科医师
2020年1月23日 12:43
春节留守医院,不回家了。这应该也是武汉疫情缓解前的最后一次发微博,感谢各位的祝福和鼓励。耳听眼见太多太多同事同学们的赤诚之心和无私奉献,我是真的热泪盈眶。医务人员是我的同事,此时起,也都是我的家人。只有真正跋涉在路上的旅人,才知道严寒的凄厉,以及前路昏暗后的灿烂。我心光明,亦复何求。
2020年1月27日 11:03
几天没用微博,今日打开直接震惊了。曾经只有十几个关注者的小透明,短短几日便增加了数十万粉丝。看着红色的那个V,我非常惶恐,有种强烈的不真实感。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上班短短几年的年轻麻醉医生。因为这次武汉疫情,我这个普通人获得了无数微博网友的关注、加油和浓浓的善意,实在万分感恩。
而我远远不敢自称为“防疫一线”。作为麻醉医生,除了进行急诊插管抢救和疑似感染病人的麻醉,我一般都待在拥有层流通风的相对安全的手术室内。而武汉各级医院感染病房、发热门诊、影像科及ICU的医护兄弟们,是真真正正战斗在充满病毒的临床火线。本人除了支援几日发热门诊外,谈不上有什么突出的贡献。
2020年1月30日 16:52
今日与科室老师一道,驱车赴蔡甸区的物资仓库搬运防护物资,一路见到太多驰援武汉的社会力量,医院的物资接收点也堆满了来自全世界的爱心捐赠。再次感谢大家的支持!武汉的天很蓝,这个城市注定会愈加美好!
2020年2月2日 19:26
今天跟随物资保障组的同事去顺丰新华路网点拖运捐赠物资,目睹了顺丰小哥们的辛苦和不易:每两三小时便有一车包裹发到,基本都是救援武汉的爱心捐赠;小哥们冒着冷雨毫不停歇地忙碌,不大的车场很快就被包裹淹没;他们不停地卸货、装车、电话沟通和搬运货物,工作强度之大,我认为绝不低于战斗在医院的医护人员们。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快递小哥这么说:“感觉自己就像在机枪手旁边上子弹的那个人。”顺丰的这个网点,离协和医院直线距离也就半公里,这些天,无数奔向协和医院的物资在此被“装填上枪膛”,作为一个承蒙物流工作者恩惠的医务人员,要向这些“机枪副射手”们说一句:“感谢!保重!”
2020年2月3日 10:43
分享一下麻醉科医生去感染病区急诊做气道插管时的防护措施:隔离服+防护服,N95口罩+外科口罩,护目镜+防喷溅面屏,两层外科手套、手术帽、双层鞋套。急诊插管时,病人的呼吸道会涌出传播力超强的气溶胶,只有这个程度的防护(二级半,没有正压头套达不到三级)才能有效保护医生。感谢大家的援助,我们的盔甲很坚固。
2020年2月3日 15:21
结束发热门诊的四小时班,喘口气吃个饭,顺便帮科里搬搬东西。穿防护服待在密闭的隔离病区的感觉,就像被封在罐头里,听不真切、看不太清楚(都怪我的近视……),只感觉汗一阵阵往外冒。出来才觉得天宽地阔,万物清新。前几天发热门诊都是一干一整天,前辈们辛苦啊。
图片: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