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旅部公示的2019年度全国美术馆优秀项目评选结果令人振奋。总计20个优秀展览项目、优秀公共教育项目,30个优秀展览提名项目、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中,上海占据十个席位。它们共对应十多家美术馆,其中既有综合性的公立美术馆,也有小而美的特色美术馆,还不乏民营美术馆的身影,可谓“全面开花”。这份成绩单稳居全国第一,也是近年来上海取得的最优——美术馆“上海方阵”气象初现。
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甘智漪看来,美术馆快速发展的当下,正确的导向显得尤为必要,“城市之所以需要美术馆,不是需要一种商业模式,而是需要更多元的文化艺术展示,需要更广泛的艺术教育阵地。当一座城市有了艺术,也就有了自己城市的语言”。
此次获评优秀展览项目的中华艺术宫 “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现场
内功有多深,决定了一个展览能够走多远
“内功深厚”,这是刘海粟美术馆馆长阮竣纵观此次上海多家美术馆获奖展览给出的关键词。“以往人们提到上海的艺展,大多想到的是国际化,其实这几年这座城市的艺展无论在广度还是精度上都已经走得很远了。从此次获奖的五个美术馆展览来看,直接引进自海外的几乎没有,无不体现出自主的学术探索与挖掘。文旅部从这个维度上给予展览的评价,其实给我们指明了前行的方向:办展览不是哗众取宠,务必苦练内功,在方方面面精益求精。”近年来上海市文旅局也正对照《上海市美术馆品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发展目标,指导全市美术馆加强专业建设。
此次获评优秀展览项目的中华艺术宫 “时代风采——上海现实题材美术作品展览”和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 “山川悠远——山水艺术的当代衍变创作与文献展”,堪为范例。前者尤以对于现实生活、时代风采的贴近激起大众的观展共鸣。这个展览汇聚上海美术现实题材创作的新成果,用图像来展现近年来上海发生的巨大变迁,从小切口中打开大时代的生活画卷。部分作品的创作设计小稿、写生稿、色彩稿和创作中稿也别出心裁地陈列其中,帮助观众更为完整地了解美术精品是怎样“炼”成的。后者则以令人眼前一亮的研究视角引人深思。这个展览打破国画、油画的传统界限,借题“山水”展现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由传统走向现代、步入当代的概貌,并由此解读中国文化的内核。
几个优秀展览提名项目亦都各美其美,各具启示。例如“穆如·晚晴——陆俨少艺术作品文献研究展”,由陆俨少艺术院会同徐汇区的龙美术馆、上海中国画院美术馆推出,在陆俨少诞辰110周年之际,尝试以“一展多点”的创新模式,总计300余件(套)作品,全面体现这位海派艺术大师一生的艺术风貌,也开启了对于他的再发现。而徐汇区艺术馆“乌金千秋照——徽墨专题展”,则以小专题为切入点,通过当今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与千百年前的非遗技艺进行融合,让深耕于中华文明的徽墨幻化出新的生命,也为展览策划辟出一种值得关注的新思路。
此次获评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的刘海粟美术馆 “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图为粟上海社区美术馆·愚园
“围墙”被打破的美术馆,越来越广泛地渗入生活
代表未来美术馆的发展方向,则是此次上海多家美术馆获奖公教活动给业内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这些形形色色的公教活动中,人们看到,美术馆的 “围墙”正在被打破,越来越广泛地渗入生活,担起社会美育的责任。
上海的“社区美术馆”实践在此次评选中很是亮眼。获评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的刘海粟美术馆 “粟上海·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计划”就是一种,让高大上的美术馆铺展至充满烟火气的社区弄堂,探索两者结合的新模式。以“粟上海社区美术馆·愚园”为例,对外开放一年间共开展“行走的城市视角”等12期展览,弄堂漫游、文创沙龙、记忆手工坊、复活节彩蛋、调皮的色彩、周末音乐课堂、围棋公益课堂、咖啡品鉴会、音乐快闪等30余场活动,累计辐射社会公众5万人次。粟上海社区美术馆本月底数量将达四家,未来还将在上海各个区乃至长三角的社区中“生根发芽”。
入选优秀公共教育提名项目的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当艺术介入社区”,同样带有“社区美术馆”概念,围绕该馆举办的“步履不停”展览,以“行走多伦路×多伦讲坛:从生命之花到太阳底下”“快递一个展览给你:对话‘62761232快递展’艺术家”“天斧人工:城市航拍与即兴钢琴演奏会”等一系列活动,引发公众对“身边的”社区、空间、生活、人、关系、情感的思考。阮竣告诉记者:“传统美术馆如果只聚焦自身,能够形成的社会效应有限,而如何让社会美育的作用形成更大范围溢出效应,社区美术馆是一个很好且较为成功的实践,值得业内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索。”在他看来,社区美术馆所起到的作用是潜移默化、具有生长性的,将以微小的介入,让人们形成对于艺术的习惯、一种生活方式。
此次获评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的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 “诗歌来到美术馆”,图为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来到美术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评选中,作为获奖榜单上极为少有的民营美术馆,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占据了两个获奖席位。这也是该美术馆连续第六年在这个评选中获奖。其获得优秀公共教育项目的 “诗歌来到美术馆”,至今步入第八个年头,早已在观众的簇拥中形成品牌效应。2019年11月,当“诗歌来到美术馆”第62期活动迎来叙利亚著名诗人阿多尼斯,现场吸引了来自全国的2300多名观众,诗人新诗集《桂花》的现场签售更是盛况空前,观众排队超过一小时。甘智漪向记者坦言:“最开始开放的预约名额只有200个,看到预约被瞬间秒光,又一次次增加名额,最终取消人数限制,把活动从原定的报告厅挪到面积最大的展厅。还记得当时我们连夜添置活动需要的座椅,把全上海几个宜家都跑了个遍,就为买到尽可能多的同款。”她感叹道,这么多年来,无论展览还是公教活动,可以说是观众的热情与认可,支撑着她和她的团队必须拿出优质、专业的内容予以回馈,也由此形成观众与美术馆之间的良性互动。
作者:范昕
编辑:苏展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