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计划开到午夜12点的光的空间绍兴路店,凌晨1点才送走最后一位依依不舍的夜猫子读者;思南书局一楼至三楼的50张深夜书桌前,几乎都能看到忠实粉丝暖灯夜读的身影,还有妈妈带着女儿特地从宝山区坐地铁前来打卡……上海6日正式启动的深夜书店节,向读者发出一张张“夜读派对”邀请函;月光下申城书店的种种表情格外动人,交织出沪上夜生活别样的风情画卷。
为响应首届“上海夜生活节”,申城近30家实体书店参展深夜书店节,其中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上海古籍书店、艺术书坊、上海外文书店,读者·外滩旗舰店、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的营业时间延长至23时,思南书局复兴中路店、光的空间绍兴路店则延至24时。
如何挖掘书店新的增长点,需要情怀之上但又不失理性的探索。“实体书店具有文化空间和消费空间的双重属性,是城市不可或缺的名片。如果说四处开花的夜市点燃了国际大都市的烟火气息,那么,深夜书店节、博物馆奇妙夜等夜间文化活动的推出,则满足了更为内在的文化消费需求,温润着忙碌的身心,激发了思想的碰撞,让人们深切感受到上海的人文底色和魅力。”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公共文化研究室主任郑崇选认为,深夜书店节的开启,不仅仅意味着营业时间的延长,更拓展了上海夜间经济的业态类型。当供给更丰富、形态更多样的夜间书店张开臂弯迎接更多爱书人,既助力孵化培育了良好活跃的城市文艺生态,也为沪上消费日常注入更多文化内涵与精神品质。
匹配细分阅读需求,“黑+白”勾勒出怎样的用户画像
夜晚逛书店,跟白天有何不一样?黑夜+白天又勾勒出怎样的用户画像?
一张书桌、一盏灯、一杯特色夏饮、一碟点心……50元就能承包思南书局的4个小时,这让90后小周和朋友们解锁了周末夜晚社交的新选项,围坐在长桌四周,年轻人低声交流着心仪新书的读后感。相隔几米的另一书桌边,25岁关小姐认为,相比以往白天走进书店随意逛逛,挑灯夜读更有仪式感,“坐拥一处独属自己的阅读空间,感觉很放松,很享受。”
6月5日至30日的每周五、周六晚20时至24时,思南书局50个“深夜书桌”,满足了多样化细分阅读需求——一楼小花园书桌浪漫清新,一个人读有适当的空间,和朋友一起亦有恰当的气氛;二楼书桌伴随有咖啡和甜点的香气,舒适沙发满足自由的阅读姿势;三楼有足够广阔的空间,无论独自学习还是和朋友拼桌,都各得其乐。同步推出的“指定图书6.6折”深夜折扣,让体验深夜“深读”的读者享受更多优惠。
“读者的反馈让我们很受鼓舞。书店比图书馆少一些约束、比其他空间少一些商业气,正是独特的氛围吸引着爱书的人们。”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冯洁告诉文汇报记者,刚刚过去的周五、周六两个夜晚,思南书局“深夜书桌”活动迎来近70位读者,以20-40岁中青年为主,女性比例大于男性,“独处型”阅读为主,也有一大一小亲子关系、朋友关系的“结伴型”阅读。在她看来,夜市的开启让市民对公共环境安全更有信心,也随之派生出新的消费体验。
“互联网线上消费,晚间是高频时段,深夜书店节让市民放下手掌10公分视线范围的拇指体验,转向步行体验、手拉手体验,增加了面对面沟通。夜间模式有望加速书店业恢复到正常运营,也呈现了城市烟火气之外的清欢一面。”冯洁说。恰如书店外的思南集市热热闹闹,充满喧哗与骚动,一墙之隔的书店书桌边却别有一番宁谧天地,“黑白”互补,动静皆宜。
“从6日晚实际情况来看,顾客很给力,我们打心眼里高兴。”上海图书公司副总经理石洪颖晒出了两张收银条——晚10点出头,有读者抱走了心仪已久的《非凡抄本寻访录》,198元单价打了66折,相当划算;还有一位资深拥趸一口气拿下13部古籍著作。一天下来,上海古籍书店和艺术书坊近11万码洋,比平时日均营业额翻了一番。
石洪颖观察到,晚上逛书店的,“进来了基本上都不会空手出门”,读者的“带货”能力和书店的专业定位也有一定关系,“不少专业读者听闻购书优惠后提前锁定宝贝,预约购买。”晚上顾客群体中很大比例是年轻人,“有读者告诉我,平时白天上班忙没时间,趁着夜间营业时间延长,赶紧过来扫货。”这也给她带来启发,以往上海古籍书店和艺术书坊是傍晚6点关门,“这会不会有点早?如果深夜书店运营一段时间后效果好,确实能够服务到读者,我们也考虑将夜间模式成为常态化。”
比邻的上海书城福州路店,也尝到了“甜头”。上海书城总经理赵锋透露,福州路店6日销售码洋20.3万元,环比增长6%;夜市的主力消费群以80后90后为主,晚23点15分,一对年轻情侣下了最后一单。
深夜书店上涨的不止是码洋,也提振了行业信心,推动了业界对书店力释放的思考。比如,昨晚的上海外文书店,收银台前的队伍基本没停过。有两位老人专程来买书,虽腿脚不大利索,但逛得很有兴致,其中一位出了店门又返折回来说漏了两本,再到二楼补买。书店员工照顾老人优先结账,其他排队的顾客也主动让出位置,场面温馨感人。
“6日全天码洋31万元,其中光是晚上4小时活动期间码洋占了22万,读者反响挺热烈的。”上海外文书店总经理顾斌告诉文汇报记者,不光是线下打卡消费,书店昨晚策划的两场直播点赞数破1.1万人次,一场是亲子互动讲故事活动不带货但传播效果很好,聚拢了人气和口碑;另一场是松坂书屋在线接单2000多元。
“深夜书店节期间每周末都有直播、促销、亲子阅读等活动,线上线下联动已成为书店发展必然趋势。多业态多时间段的呈现能改变读者对书店固有的单一印象,增强书店自身的活力,也是上海对书店文化创新融合发展的需要,希望我们能为城市的夜经济文化消费尽一份力。”顾斌的一番话道出不少书店人的心声。
书店变身“小酒馆”“放映室”,有读者最晚逗留到凌晨1点
“上海素有不夜城之称,夜上海不只是白天的延伸,也是城市生活发展的必然结果。书店、咖啡馆、美术馆、影剧院,夜市,既是人们在世俗生活中寻求休憩、宽慰和熏陶的场所,更是城市文化滋生、确认和传播的舞台。”作家孙甘露认为,鼓励人们走出家门,汇聚到人群中去,也是个体和社会彼此寻求精神慰藉和支持的一种途径。“一本书不只是在枕边陪伴你,它也许有一万种方式等待你去邂逅。”
第N种“邂逅”是什么?沪上书店一直在探索。比如,光的空间·新华书店把阅读之光带到书店之外,在爱琴海购物公园外街设置书摊,周末每晚18时至21时邀请市民“夜游书集”。而光的空间绍兴路店每周六晚则变身“7号小酒馆”,讲述书与酒的夜间故事。
80后温小姐在朋友的推荐下相约“小酒馆”,自学日语、爱好日本文学的她选了《日本色气》,“调酒小哥哥手艺超赞,他曾跟着日本调酒大师学过,专门调配了一杯‘银座清风’,是不是和这本书很搭?”
这也是书店和读者玩的游戏,“令人惊喜的是,昨晚最后一位客人1点才离场。顾客发现,拿一本书,或说一句话,描述一段心情,调酒师就会做一杯对应的限量款特调饮品。用酒的质地和酒文化,来贴合图书主题,给读者一些新鲜感和交互感。”光的空间绍兴路店执行店长边牧城发现,这种形式打通了吧台之间不同客人的隔阂,聊到了书,就有了话题;也让读者更深度地参与到书店的建设中,书店和读者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我提供空间,你来买书”模式,而是打破隔阂,建立共建和信任关系,从“顾客”变“朋友”。
当越来越多读者对书店产生老友般的亲近感与信任感,书店的磁场效应就会越发明显。“这里有《读者》杂志哎!”6日晚,路过九江路的市民及游客驻足在读者·外滩旗舰店门口,进门处桌上摆满了《读者》,类似迷你书摊,有一家三口停下,父亲是《读者》的粉丝,给上二年级的儿子“安利”——“这就是你老爸年轻时看的杂志”,说罢拿起最新的两期,说要买给孩子也看看。
徜徉书店,《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人生海海》《半小时漫画中国史》是人气单品,铜活字印刷的系列文创商品也颇受欢迎。“周末全家出行逛店的顾客比较多,深夜书店节的系列活动,对沪上书店消费生态会带来改变,至少更多人乐意到实体书店消费场景中,体会阅读的美好。”读者(上海)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读者·外滩旗舰店主理人蔡志文告诉文汇报记者,“文化+夜生活”有了更多的切入口,各家书店也铆足劲头发挥各自优势,推出不同形式的推广活动,这对实体书店调整经营模式,持续为大众提供优秀的文化服务注入活力。
最近一个月,读者·外滩旗舰店除了精选畅销图书打折促销外,还策划了“深夜放映室”“深夜酒吧,以诗换酒”“脱口秀”“音乐会”“读书会”等活动,周六晚恰逢“深夜放映室”首场《帝企鹅日记》,一个半小时内,限定30人满座率保持到电影结束。“大家对在书店里看电影这样的形式,感觉很新鲜,直呼有意思、有氛围。很多顾客特地记下了后面的放映时间,期待下次再来书店观影。”
“文化大餐”与周边夜市互相导流,赋能月色经济
随着热闹的市集在上海多处开张,周边社区的实体书店会产生“鲶鱼效应”吗?
以大隐书局创智天地店为例,这家本就主打深夜书房概念的书店,和大学路上的夜市“互相导流”。“大学路市集和已有的夜生活业态,产生了极大的正向互动效应,市集的聚合性和灵活性,和商铺的相对固定化,有机弥合了市民需求。”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深有感触,深夜书店节的举办,激活了更多夜游者走进夜读空间,迅速提升了书店人气。“经历过疫情期间的低迷,在55购物节和66夜生活节的强力推进下,书店正慢慢走出低谷,用变的思维、新的业态、好的内容,把静态的阅读场景升级变成活态的文化空间。”
书店内放置了三排可变换长度的长条形书桌,能面对面坐下十五六位读者,头顶悬空书架下方射灯恰好投射在书桌上形成温暖光圈。这种参考了图书馆阅览室布局的细节设计,让不少大学生读者惊呼:“就像在自修教室一样亲切!”
在衡山坊,一场“夜游会”让各类文化集市“行走”起来——衡山和集书店将开出夜间书房,社区开辟出复古自行车租赁漫游线路,串联起整个风貌区的各色市集和夜间博物馆,夜读、夜购、夜食、夜娱“一条龙”。接下来的周末,上海三联书店将邀请华纳公益音乐人范景翔开展“深夜读书会”,图书配合音乐,来一场午夜一小时的“乐·夜·读”,三联书店入驻的余姚树蛙部落将带领小读者追踪夜幕下的昆虫,通过直播互动体验夏季乡村的户外乐趣。新华传媒旗下上海书城、新华书店网点将根据所在商圈安排调整、延长周末营业时间。“思南夜派对”对思南原有品牌活动和文化生活全面升级,分生活市集、深夜食堂、SiNan ArtHouse、露天音乐派对、阅读派对、夜游露天博物馆六大板块,打通消费与文化生活场景,一站式享受品质夜文化体验。
在业内看来,延长实体书店的营业时间,加大了运营成本,但深夜书房不光是为了盈利,也是都市的心灵驿站与清凉绿洲。点亮街角的夜色、满足大众的阅读渴求,何尝不是书店的温情和光芒所在。有统计数据表明,全球经济最发达、文艺气息最浓郁的城市,往往也是人均拥有书店最多、阅读图书最多的城市,这种正向关联绝非偶然,恰说明了书店对城市人文密度的举足轻重作用。
这个周末的夜晚,你选择走进书店了吗?
图片:书店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