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蔓延全国,牵动了众人心弦,疾病防治和心理防护知识成为“刚需”。在这场“战疫”中,不少出版社推出心理自助指导指南,为大众提供及时的知识科普与心理疏导,提升读者安全意识和科学素养。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携手沪上心理健康老师,策划推出《抗疫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防护手册》,今天向公众发布免费网络版,下周将出版发行纸质版。
大量心理学研究证明,绝大多数人在面对危机时都可能产生焦虑、紧张、害怕、担忧和无助等应激性心理体验。但过度的焦虑会降低身体抵抗力, 导致烦躁不安、失眠和食欲不振等一系列身心反应,反而更易患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如何增强心理适应能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抗疫期间中小学生及家长心理防护手册》由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名师沈之菲、王洪明主编,上篇涉及中小学生的焦虑紧张情绪及调节,学习适应问题,尤其关注初三与高三学生;下篇主要是居家心理指导十问十答,涉及心理适应的10个重要方面。
针对师生和家长关注的话题,书中给出通俗接地气的答疑解惑。比如面对超长的寒假,中高考生如何在家安心学习?疫情来袭,情绪波动怎么办?居家防疫信息多,心里总是静不下来怎么办?“手机电脑不离手”时,如何与电子产品健康共处?家人之间有争吵怎么办……
全书引导中小学生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安排休闲与学习活动,学会自我调节与放松,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应对疫情;引导家长和孩子一起积极应对压力,加强亲子沟通,活跃家庭氛围,兼顾学习和生活,为开学和复工做准备。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疫情,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感到恐慌无力。当作为“逆行者”的医护人员冲锋前线时,承担着“授业解惑”职责的教师、教育者应该对社会、对学生、对家长做些什么呢?《疾病的隐喻》中有个观点很有启发:比疾病更可怕的,是疾病引起的想象。因此,寻求专业支持、直面身心创伤,全民“战疫”过程中,是时候听听专业领域的心理教师、教育界学者的建议与声音。
“大夏书系”将策划推出《面对疫情,教育何为?》,由学者朱永新、陶新华主编,从教育者的人文担当、对学生以及家长的心理健康指导、关于疫情的教育伦理分析、学校做好防疫的具体措施等诸多方面进行了阐述,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典型案例,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实用性。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