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油画艺术家、教育家李天祥先生逝世,享年92岁。其代表作是与夫人赵友萍共同创作的著名油画《山花烂漫时》《路漫漫》等,并出版有《写生色彩学》《色彩学》《李天祥、赵友萍油画人像写生》《李天祥、赵友萍油画风景写生、《俄罗斯古典素描集》等专著,1985年曾出任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第一任院长。
《山花烂漫时》 170X220cm 布面油画 与赵友萍合作
1928年,李天翔生于上海,原籍河北省景县。蒙学时,他就以民族先贤文天祥的气格为榜样,立志修身报国,将自己的名字由李锡祥改为李天祥,用以铭志。1946年,他以油画系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徐悲鸿先生任校长的国立北平艺专,师从徐悲鸿、吴作人等名师。
从曾经的“亡国奴”到翻身做主人,李天祥对党对国家怀有深深的情感,同时对恩师徐悲鸿先生也怀有深厚的敬仰之情。他认为“艺为人民”,是艺术家应遵循的基本创作规律。他担任列宁格勒市中国留学生学会主席至1958年。期间两次回国学习。1959年毕业回国,毕业作品《儿童图书馆》被列宾美院美术博物馆收藏。
雨花石《路漫漫》组画三 90X120cm 布面油画 与赵友萍合作
1950年,在毕业创作时,李天祥以“二·七”工人大罢工为背景,刻画了林祥谦以革命大无畏的精神面对反动军警的屠刀宁死不屈的《林祥谦·就义》,作品完成后受到徐悲鸿先生的高度赞赏,获得全校毕业创作一等奖。1953年,他由徐悲鸿推荐并考取了第一届赴苏联留学生,进入列宁格勒列宾美术学院油画系学习。他带着徐悲鸿先生的嘱托,学习油画的重要构成因素“色彩”,由此一直坚持研究油画创作的“色彩”呈现,同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李天祥是探索油画“中国化”几代艺术家中的重要一员
“中国油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大多具有振兴中国油画的雄心。”苏联留学期间,他意识到中国油画的根本问题是 “色彩”没画好,中国色彩观念和油画色彩观念不同。例如中国色彩观念认为墙是白的,地是灰的,看的都是固有色。而油画中的“色彩观”则完全不是这样,常常同一种物品有不同颜色的表现。这是根据光线的转移和反光等各种情况影响,所画物体的颜色并不是固有色。所以,李天祥关于油画色彩的观点对中国油画界影响颇深。在绘画上,他也特别重视色彩表现,色彩抒情写意。
1976年,为纪念周总理和毛主席,他创作的《山花烂漫时》广受欢迎。1977年,《山花烂漫时》参加缅怀毛主席逝世一周年画展,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全国24家报刊杂志刊登报道。1979年,大型主题性创作《路漫漫》系列、《雨花石》等十幅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山花烂漫时》 170X220cm 布面油画 与赵友萍合作
艺术教育方面,李天祥一生奉献中国美术教育事业,上世纪50年代赴苏联留学归国之后,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教授。1955年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3年赴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研究考察两年,归国后曾任中央美院油画系第二画室主任。1985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成立,李天祥任首任院长。在退休之后,李天祥与赵有萍、徐庆平等同志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支持下建立人大徐悲鸿艺术学院(现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并持续任教。
来源:艺术头条、人民网、 鸿美术馆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