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克明《溪山雪意图卷》绘雪霁清冷寒寂;郭熙笔下《早春图》于细微处有呼应、大开合处相顾盼;陈容擅画龙水,《九龙图》深得变化之意……件件都是难得一见的两宋书画精品。近期,热播剧《鹤唳华亭》对宋代书画、服饰、饮食等巨细无靡的精彩展示,被网友赞为“博物馆之外,宋朝美学的新展厅”。
不仅这一部,今年多部古装剧荧屏上多次出现了宋徽宗瘦金体,流行于两宋的襕衫与东坡巾,还有“指绕腕旋,上下透彻”的点茶艺术,这些符号都指向博大精深的宋文化,体现了远逸平淡、韵外之致的宋代美学。
“中国的历史朝代中,‘唐’、‘宋’、‘明’是有庞大粉丝团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罗岗教授说,今天,人们对中国历史与传统文化的热情与日俱增,反映在相关影视剧、出版物、文博、综艺、服饰、文创商品等文化消费的各个领域。对于文化的自信,让它的当代传播与表达有了更多鲜活的形象。可以说,“哪里有文化,哪里有热点”。
千年前的时尚成为千年后的经典,“衣冠”承载文化认同
有数据显示,《鹤唳华亭》开播以来,某网购平台的“宋制汉服”成交人数同比上涨1172%,成交金额同比上涨932%,“宋文化”成为深受青年人喜爱的消费热点。曾几何时,古装剧曾一度是历史感虚无的“重灾区”,但随着一批品质剧的诞生——尤其是在服化道、文化内涵与品位格调上向优秀传统文化靠拢的作品,正在收获越来越多观众的认同。
未必书写历史故事,只是以历史背景为文化坐标,也让不少古装剧脱颖而出。前有尽现魏晋风骨的《琅琊榜》,后有反映宋代美学与文化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鹤唳华亭》《孤城闭》等作品。“不难发现,古装剧已经从造型美走向文化美,追求历史的实体感。”罗岗说,透过“衣冠”这样的细节,承载着一种文化认同。
同样以《鹤唳华亭》为例,剧中,皇帝萧睿鉴的发冠参考了首都博物馆藏宋白玉莲瓣形发冠,身上的袍服则参考了《听琴图》里据传是宋徽宗的人物设定。因宋代文化名人程颐、程颢成为流行饰品的“程子巾”也首次出现在影视剧中,皇后凤冠亦有传世画像作考。人物的袍、冠、带、褙子、靴履,展现了以淡雅、低调和精致为主要特征的宋代美学。
如宋代文人的“生活四艺”——焚香、点茶、挂画、插花也有细腻生动的还原。例如盛行于唐宋的点茶法,“搅动茶膏,渐加击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小小的仪式与细节中,是宋人对生活最至深的爱与尊重,彰显着宋人生活的志趣与品位。
千年前的时尚成为千年后的经典,而经典亦成为新的时尚。“反映在今天的文化消费心理中,就是历史、传统文化与艺术是可以被直接感受的,是可以穿在身上的,是可以拿在手里的,这很重要。”同济大学教授王国伟说。例如,以合香、品香、斗香为主的“香道文化”在民间小众的圈子里复苏,而汉服、茶道、古琴等传统文化生活已逐渐流行,这些都是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新需求。
“宋代是伟大创造的时代”,更多丰富的视角正被打开
随着《鹤唳华亭》《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大宋少年志》等剧的热播,“宋朝之美”成功出圈。
“喜马拉雅”平台上,《话说宋朝》《“百家讲坛”王立群读宋史》《宋徽宗之谜》等声音出版物,均是坐拥几十、几百万“宋粉”,播放量颇高的“爆款”。畅销书榜单中,关于宋朝的读物也日益增多。如吴钩《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郭建龙《汴京之围:北宋末年的外交、战争和人》,朱刚《苏轼十讲》,陶晋生《历史的瞬间:从宋辽金人物谈到三寸金莲》,虞云国《南渡君臣:宋高宗及其时代》《南宋行暮:宋光宗宋宁宗时代》、陈植锷《北宋文化史述论》,夏坚勇《庆历四年秋》、伊沛霞《宋徽宗》……
“宋代是伟大创造的时代”,美国汉学家费正清早已在他生前最后一部著作《中国新史》中提到,“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国学大师陈寅恪在《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正〉序》中亦云,“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宋文化是迷人而深邃的。建窑中的顶级所在、被称作“碗中宇宙”的宋代曜变天目,每一次亮相,都会引发轰动。古籍善本中,宋刻本更是皇冠上的明珠,自明代以来就有“寸纸寸金”之说。“尚意”的宋代书法,有韵外之致、意在笔先的美学特色,黄庭坚的一幅《砥柱铭》拍卖价高达4亿,但更大的价值在于宋代文人追求独立与自我的精神世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心中有山水,眼中有宇宙,这是宋人的文化哲学。
“尽管两宋一直以来给人以‘军事上虚弱’的印象,但就经济和社会角度来看,却是古代商品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特殊时期,”罗岗说,这是一个不该被低估的时代。随着历史研究的视角慢慢打开,今天对宋代社会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准确、立体。
学者吴钩“说宋”系列《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现代的拂晓时刻》聚焦正史典籍中较少着墨的“小历史”、生活史、社会史。从宋时大量出现的《撵茶图》《斗茶图》中,可以感受宋代市井间饮茶、斗茶风气之盛;从南宋毛益的《萱草游狗图》《蜀葵戏猫图》与李迪的《犬图》《蜻蜓花狸图》中,可以了解宋人饲养宠物的习惯。又比如《宋宴》一书,以75道佳肴,回味“春吃芽尖,夏食鲜果,秋啖蟹肉,冬做温食”的两宋饮食文化。丰富而有趣的视角,让宋文化之美徐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作者:童薇菁
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邵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