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2019年,中国电影进入了观影新时代:银幕数、票房收入和影片产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一、二、三位,电影产业走到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拐点。在全年的电影银幕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了一大批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做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国产电影。观众们用脚投票,国产电影票房创下新高。岁末年关,我们盘点2019中国电影,共同见证中国电影创作向着更加良性的方向发展,推动新时代电影事业繁荣发展。
辞旧迎新之际,贺岁档正酣,有两个维度成为观察当下国产电影创作样貌和产业状况的绝佳视角:
其一,亮相贺岁档的50部影片,已经大大突破了以往“贺岁片”的范畴,涵盖了青春、爱情、喜剧、动作等多种类型,且集结了当下国内电影界兼具口碑与票房号召力的创作者;
其二,贺岁档期间,中国电影市场票房比去年提前24天突破600亿元大关,更提前18天追平去年年度总票房,其中国产电影成为最大增量。
“国产电影正在进入一个创作和观影的新时代。”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这样表示。而如果要为这样的新时代做一个画像,那就是新的创作群体和新的观影人群。他们合在一起,铸造了国产电影的丰富样貌,更组成了推动国产电影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新力量。
可持续的亮相平台推动新创作群体不断涌现
2019年贺岁档,少了传统意义上的大导演大制作,多了刁亦男、薛晓路、董润年等风格各异的中生代导演带来的中小成本影片。这也成为近年来国产电影在创作力量层面上的缩影:《我不是药神》的文牧野、《无名之辈》的饶晓志、《流浪地球》的郭帆、《过春天》的白雪等一批新人的出现,让人看到国产电影一个新的代际正在崛起。
上海戏剧学院教授、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用“在市场里摸爬滚打长大的”来形容如今40岁上下的这一批新导演。换句话说,他们的成长,是与中国电影市场从外延式扩张转向内涵式增长的进程同步的。这使得他们在适应市场和把握观众口味上具有先天优势,从而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更加如鱼得水。由此带来的变化,正如石川所说,我们过去经常讨论国产电影票房和口碑的撕裂,但是最近一两年这个问题得到显著缓解,今年国产电影票房排名靠前的几部作品,都是在社交网站上获得较高评分并且得到专业肯定的。
不过,新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仅是市场环境浸染的结果。研究者们注意到,近年来,国内各种电影节/展的举办和放映渠道的拓宽,为尚未成名的青年导演和小体量、多样化的电影提供了可持续的亮相平台——
就电影节/展而言,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孙佳山以举办到第13届的FIRST青年电影展为例:近一两年出现在电影院线的一些带有浓厚地域特色的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比如《北方一片苍茫》《平原上的夏洛克》等,都是从这个平台上脱颖而出的。而其中的一些佼佼者,可能就此获得更多关注从而切入商业类型电影创作,丰富商业类型电影的面貌。在孙佳山看来,这是电影产业结构成熟的重要基础。
就放映渠道而言,与以往商业院线一枝独秀不同,今天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正出现越来越多艺术电影的放映空间,从而改变千片一貌的格局。最新的一个例子是,借助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提供的放映场所和大象点映发起的“众筹点映”模式,“原本难逃影院一日游的小片”、纪录片《零零后》经过一百天左右的长线放映,获得了超过500万元的票房,观影人次近17万。加上上海电影博物馆、北京中国电影资料馆这样的专业机构常年放映新导演的小成本国产佳作,由此形成的良好生态,正使得更加多元的创作主体投入到电影的创作中来。
差异化需求为多样化国产电影奠定观众基础
在电影票房提前迈过600亿元大关的同时,还有一个数据引起业界关注:观影总人次为16.19亿,同比增长3.1%。考虑到票补取消带来的平均票价上升,该数据的含金量令人振奋。在研究者看来,正是观影人次的增加造成的差异化观影需求,为日益多样化的国产电影奠定了观众基础。
观影人次的增长首先当然得益于银幕数的增加——今天,中国电影银幕数以近七万块跃居世界第一,并不断在三四线城市和广阔的县级市区域落地、渗透。但如果对观众群做个细致的分析,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数字上的意义。石川认为,和创作者一样,今天的观众也在“换代”,这一方面是指既有观众在经过多年观影之后已经具备了一定欣赏口味,同时也包含了更多新的观影人群。凡影研究中心针对近几年的观众群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一方面,从2017年开始,大量消费者第一次走进了电影院;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影院观众在年龄结构上正朝着全年龄段发展,但从票房贡献的角度,18-29岁的年轻人仍是观影主力。而这些观影主力,恰恰是在新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天然具备了多样化的观影口味。
除了随放映空间拓展而增加的新观众之外,在饶曙光看来,近年来各地举办的丰富多样的电影节/展活动,更是高起点地培育了一批对于中国电影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理想观众”。上海国际电影节自不待言,更能说明问题的例子是:2017年,贾樟柯发起创办了以展映非西方影片为主的平遥国际电影展,仅仅过了一年,拥有53万常住人口的平遥县电影总票房环比增长550%,达到了658万元。
正是因为这样一支庞大且欣赏趣味多元的新观影人群的出现,在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无论是《流浪地球》《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这样的新主流大片,还是《地久天长》《少年的你》《哪吒之魔童降世》《过昭关》这样形态、类型各异的电影,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来自不同观众群体的肯定。而这样的良性生态也将反过来推动更多差异化国产电影的出现。中国电影产业的成熟发展,由此拥有了强大的可持续动力。
作者:邵岭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