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挥家林大叶执棒杭州爱乐乐团,携手青年二胡演奏家陆轶文今晚以“《中国旋律》二胡与交响乐的对话”献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本场音乐会是2019中国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青年演奏家用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与双管编制的大型西洋交响乐队展开了深层对话,展现了当代二胡音乐的创新成果和时代风采。
音乐会的四首作品是当代中国二胡音乐的经典之作。杨立青创作的《悲歌》以传统名曲《江河水》为素材,既致敬传统,又体现了上世纪90年代初作曲家在现代化之路上的大胆创新和技术上的驾轻就熟。黄安伦创作的《中国畅想曲》第五号以朴素的歌谣为主题,通过细腻丰富、充满张力的笔触书写人间大爱。周湘林创作的《天马》不仅展开了一幅天马飞驰的壮美画卷,更以此展开丝绸之路的文化与精神的畅想。值得一提的是,该作品由陆轶文于2016年“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中首演,并引起广泛关注。音乐会最后由王建民创作的《第五二胡狂想曲》压轴,这首又名《赞歌》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内蒙古民歌风格,抒发了对祖国的深情赞美。
“‘对话’是这台音乐会非常有意思的命题。”陆轶文说,她从最初的策划开始就不停地和自己对话,它呈现于二胡与交响乐队的协奏,也体现着东西方两种不同文化的交融与碰撞。二胡是十分典型的中国民族乐器,变幻莫测的线型旋律代表着东方美学的独特韵味和智慧,这也是这场音乐会标题《中国旋律》的由来。交响乐则是另一种美感。二者在音色音响上形成强烈对比的同时,多维立体、层次丰富的乐队音响赋予二胡新的表达。在这种既共振又对抗的融合中,二胡音乐在作曲技法、演奏技巧、音乐语言、织体结构等方面挖掘出无限的可能,呈现出更多新思路和新面貌。近几十年来,作曲家、演奏家们通过不断实践和探索,在这一领域已经拥有成熟的创作实力,本场音乐会通过四部具有代表性的二胡与交响乐队作品,展现了其中的艺术魅力。
谈到艺术经历,陆轶文最初是被老师作为舞蹈苗子重点培养,但当她听到二胡声音时,便被深深吸引,在启蒙老师王向阳的引导下,六岁起开始了与二胡相伴的音乐人生。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后,她成为民乐系教授陈春园的得意弟子,同时亦作为国乐大师闵惠芬晚年最看重的学生之一,得到闵老的悉心指导。年纪轻轻她就已多次斩获各大顶级赛事的大奖,其中包括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二胡比赛金奖;“文华奖”最高演奏奖;“黄海怀”二胡比赛金奖;“上海之春”国际二胡邀请赛金奖等,此外还入选了“CCTV中国新十大二胡演奏家”“2016-2017中国民族音乐年度新人”等。
对于当代学院派作品能否为观众接受,这位“90后”青年演奏家颇具信心。“他们的创作能完美地熔传统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于一炉,体现出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与大众听觉习惯的尊重,既有可听性,又有学术性。经过多年的耕耘和培养,民族音乐的观众越来越多且专业资深,特别是上海的观众,他们领略了世界上各种优秀的演出,拥有挑剔的艺术品味同时也乐于接受新的风格和创意,对民族音乐的当代表达充满期待。”陆轶文说。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