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上海沪语微视频数据库建成,首批300则沪语微视频11月16日正式入库。这些视频由“上海话·上海情”2019“老底子上海行……”沪语微视频大赛征集而来,用乡音讲述了浓浓的上海情。
“上海话·上海情”活动创办于2011年。九年来,长宁区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对“沪语”进行推广普及,从最初的沪语比赛到现在名家荟萃的沪语演绎交流,从不断探索竞赛形式到如今开拓思维的科技融合,从以上海人为主要参赛群体到目前囊括上海人、新上海人、外地人甚至外国人的参与群体,“上海话·上海情”已经不再只是一场简单的沪语比赛活动。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长宁民俗文化中心以“老底子上海行……”为主题,邀请大家记录发生在身边的精彩场景、激动时刻、感人故事、难忘情怀,以百姓的视角讲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上海城市发展以及市民生活的变化。
自9月份启动以来,该大赛征集到300余则参赛作品。11月上旬,经过专家评委的认真评审,选出了有趣、有个性、有温度的100个沪语微视频。其中部分选手昨天来到长宁民俗文化中心现场比拼。展现蛋雕技艺的《海派蛋雕》、回顾上海各个年代婚俗的《婚俗变迁》、讲述上海街道伴随时代变迁的故事《一对好邻居》、混搭rap元素的《阿拉上海》、《票证的故事》、《乃末好哉》、《远去的市声》、《沪语小课堂》、《绕口令》、沪剧《金丝鸟》……一个个烟火气十足的故事无不令人动容。在钱乃荣、仲富兰、叶进、钱程、高博文、陈甦萍、吕争等评委的把关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以及好听沪语奖、最佳制作奖、别具一格奖、海派风情奖、多才多艺奖各1名。
业内人士指出,上海话汇聚了吴越江南语言文化的精华,体现了中西交汇、勇于创新、海纳百川的精神,是海派文化的重要根基。沪语微视频大赛轰轰烈烈开场、热热闹闹收官,令人欣喜,但怎样把市民学习沪语的热情可持续地保温,把比赛的热闹效应转化为对上海话保护传承的推进,值得进一步思考。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