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永不消逝的电波》2018年冬至的试演场至今,我已经“四刷”了这部舞剧。初次触碰“电波”时被震撼到头皮发麻,这种感觉一直延续到之后的每次观剧。不同场次的人员与编排有着些许变化,但我同样能感受到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和澎湃情感。
与去年12月演出相比,今年亮相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电波”更加精准、细腻、动人。年轻的主创团队赋予这个红色故事新的生命,舞美创意带着浓重现代气息,却能毫无违和感地表达了那个年代最真实的情感。
大幕拉开,舞剧如电影片头一般介绍了九个主要角色的第一重身份,并迅速切到李侠与兰芬成为夫妻的重要节点。剧情正式展开,在偏蓝的厚重色调中,电码像雨丝一般倾泻而下,步履匆匆的黑衣人与错落有致的黑伞勾勒出流动的线条,烘托出紧张冷峻的氛围。一束追光,主人公李侠出现在舞台,仿佛置身黑暗笼罩中的旧上海。
李侠的明面身份是报馆职员,“电波”以一段精彩的办公室群舞来作交代。办公场景限制了舞者肢体动作的幅度,演员们便用各具特色的小动作鲜活地展现众生相,老板不在时的懒散懈怠和上司来了后的装模作样,贴切真实,让人不禁会心一笑。
李侠离开办公室,回到他和兰芬小家庭,却是温馨缱绻的气氛。身为地下工作者,二人的感情内敛克制,舞蹈动作非常轻巧优雅。兰芬抬头目送丈夫到二楼密室发报,自己坐到床边织起红围巾,神态举止流露出心中深情,也打动了我的心。上半场的这段双人舞十分美好,在灰暗的时代背景下,家庭温暖像是微弱又炽热的光,带给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希望。这里有一处兰芬拿着扫帚扫地的细节,从媒体报道中,我了解到李白烈士故居纪念馆名誉馆长吴德胜转述的一段故事,据李白的妻子回忆:当年身处地下斗争的环境,她习惯用扫地的动作来掩饰,观察自己是否被人跟踪。舞剧主创力求还原的精神,让人敬佩。 “网红”舞段《渔光曲》则是另一种美好,它的存在对于剧情有着特殊含义——革命者的奋斗目标就是让人民过上平静安详的生活。弄堂女子们蒲扇下的点点炉火和板凳上的闲话家常,在那个年代弥足珍贵,可舞台上展现的生活场景有多么惬意慵懒,地下工作者的付出和牺牲就有多么伟大和壮烈。
剧情在此后急转直下,正反派的对峙在每一处舞台空间里展开。音乐和灯光营造出不亚于刀光剑影的紧张氛围,电梯里暗潮涌动,角色的逢场作戏在狭小空间里得到放大,演员的每一个眼神都充满着交锋的敌意。真实身份暴露,斗争从暗处走向明面,地下工作者的牺牲成为压在每一个人心上的大石。学徒小光的牺牲触发了我的泪点,舞剧运用闪回手法,重现了小学徒和李侠之间如兄弟、和老裁缝之间似父子的往事。三个人合照的相片里,略显稚嫩的小光满怀眷恋“溜走”,他在舞台中央向“战友们”挥手告别,一种巨大的悲伤击中了我。另一处闪回是战友牺牲后兰芬安慰痛苦中的李侠,他们重温了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过程,同样感人至深。兰芬怀孕的消息仿佛在绝境中绽放的希望之花,令人动容。
故事高潮迭起,李侠在旗袍店里寻找情报线索,于脑海中倒推复盘联络点被摧毁的过程。他仿佛是局外人,只能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此时,舞台被剖成两半,这一头李侠克制悲伤寻找线索,那一边兰芬坐在假车夫的黄包车上,机警地瞧出破绽枪杀车夫。第一次杀人的兰芬被吓得不轻,回到家中没有等到丈夫的安慰,却要面对丈夫的赴死。这一段诀别的双人舞中,兰芬数次疯狂地替李侠抻平衣服上并不存在的褶皱,那是明知结果的徒劳挽留。
等到结局,一句“同志们,永别了,我想念你们!”便赚足了眼泪,李侠倒在了黎明前夕。最后景片和灯光的巧妙配合,模拟了天亮时分阳光洒下的场景,暗喻上海解放。兰芬抱着孩子缓缓走出,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界,引起了观众强烈的共鸣感。
全剧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观众理解剧情,舞美道具制作的高还原度并没有破坏舞剧的年代感。剧中意象的运用也很巧妙,比如那条反复出现的红围巾,是兰芬对李侠的体贴和爱,是小学徒为李侠打掩护的少年赤诚,是七月对小学徒无果的纯真情感的寄托,也是李侠牺牲后兰芬的精神支撑。
《永不消逝的电波》编剧罗怀臻先生说过,剧本灵感来自一首战斗歌曲,歌词是英雄的独白:我没有什么要求,我想活到明天,还能闻到咖啡的香味,还能把窗帘打开,让阳光射进来,就这点愿望,还能跟女友一起逛逛街。“我想活到明天”,看完了“电波”,这句话带给我极大震撼。那个年代的地下工作者故作镇定的每一天,是否也抱着这么简单的愿望努力活着? 电影《解放》的主题曲《最后一次》唱道:“你和我亲历枪林弹雨很久,很久,你和我一直没有休息时候……我多么想望回到心爱姑娘身边,我多么想望用手抚摩祖国。是最后一次,我们同去冲锋陷阵,是最后一次投入浴血战争。人人都热爱生活,谁都珍惜生命,但为了祖国幸福不惜牺牲!”这不也是“李侠们”的心境吗?英雄同样有血有肉,他们走出一条用鲜血铺成的路,年轻而鲜活的生命义无反顾地面对死亡,成为这条血路上毫不起眼的石子,却化作无数道光亮撕裂漫漫黑夜。今天的我们都生活在先烈们创造的新世界中,他们的名字也许无人知晓,但他们的功绩会永世长存。
(作者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生)
图片由艺术节主办方提供
作者:唐艺玮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