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达·芬奇逝世500周年,舞剧《达·芬奇》以其杰出绘画作品为创作灵感,结合超乎想象的科技手段,使舞蹈演员在“零重力”环境下完成演出。
“突破重力限制”是舞剧最大特点,带给观众意想不到的观赏体验。舞台从平面拓展到了三维空间,新奇的视觉效果在舞段“安吉亚里战役”中发挥淋漓尽致,演员们分别扮演战马和战士,战士们随着鼓点节奏骑上骏马,激烈厮杀。摆脱了重力束缚,战士身姿轻盈灵活,战马奔跑俊逸潇洒,战斗激烈又悠然……在古铜色的灯光下,舞台宛如一幅油画。
编导的大胆创意让观众拥有了奇妙的俯视角度。在舞段“声音、音乐、鸟的研究”中,伴随着模拟自然声和叽叽喳喳的鸟鸣,戴上了白色颈环的舞者们旋转脑袋、挥动翅膀,像小笨鸟一般扑腾着玩耍,实在是太可爱了!空旷的舞台、明亮的灯光,让舞台呈现出法国电影里常见的清新简洁。
“零重力”的超现实效果尤为惊艳,三位演员捧起半透明的瑜伽球,另三位演员则漂浮在球体内部,在空灵悠远的音乐中缓慢起舞……这一刻,舞台静谧通透,似乎有着透视灵魂的宁静缥缈。
但不可回避的是,作品本身也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零重力”并不等于“自由”。失去了地面的依托,演员们的爆发性力量受到限制,动作轻柔;移动只能靠身躯蛇形扭动或者跪走,速度缓慢;舞者难以完美控制自己的身体,造成动作不齐,节奏不准,甚至“偏台”。比如,在“声音、音乐、鸟的研究”这一舞段中,有两只“小鸟”一直被前檐幕遮挡。
其次,观众与舞台之间的距离被“拉大”,让人有“眼见不为实”的感受。演员表演区在舞台后部,前区则用半透明布遮住——神秘感是足够了,但剧场的亲近感却消失。加上舞台上用科技手段制造的奇幻视觉效果,更容易让观众怀疑表演的真实性。难怪导演在演出前发言强调:“你们看到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不是投影。”
此外,演出前的导赏环节也需要更加重视。这台舞剧是以达·芬奇的绘画作品为创作原型,观众需要对这些画作有基本了解,否则限于文化背景和时代差异,作品很难被理解。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学生)
图片由艺术节组委会提供
作者:田茜岚
编辑:周敏娴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