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年一度金秋时节,大小读者们翘首企盼的阅读嘉年华来了!第七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11月15-17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6万余种中外童书、超300场阅读推广活动,会为孩子开启怎样的惊喜之旅?
近年来,全国500多家出版社几乎蜂涌抢滩亲子阅读市场。中国本土童书创作与出版势头发展迅猛,多部作品聚焦中国特色题材与东方传统文化领域,究竟什么是好的“中国叙事”?怎样的故事能为“中国童年”注入饱满蓬勃的底色?
童书展开幕日举办的“绘读中国”原创绘本国际研讨会”引发业界关注,由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主办。“中国绘本创作要体现中华文化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这并不是空泛的概念术语,而是包含了中华民族诞生直至延绵不断的丰盈博大发展史。”在上海市儿童文学研究推广学会会长张锦江教授看来,立足于本民族的童年生活、文化习性和艺术思维,孜孜寻求符合图画书内在构成的艺术表达,是当前出版人的一大命题。
他结合近期参与主编的《中国红色经典绘本》系列谈到,第一辑选择了以孩子为形象的红色文学经典,包含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小英雄形象,如《鸡毛信》中的海娃、《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闪闪的红星》中的潘冬子、《小兵张嘎》中的张嘎、《小交通员》中的欧阳立安、《小筏夫》中的小筏夫、《小马倌》中的小马倌和《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龙梅与玉荣。如何让绘本文字在绘画的二度创作中,更富有想象力、人性哲学、象征色调和体悟的空间,这是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践的绘本课题。
在不少出版人看来,以中华传统故事为蓝本,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民族情感,但民族性并非一种刻板观念,中国的好故事不仅应该让中国读者“情有独钟”,也应该让世界读者发现其价值。“我们有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儿童文学作家应该有这样的决心毅力来挖掘这座富矿。”上海市作协儿委会主任殷健灵谈到,国内绘本一度以日本和西方为参考坐标,从模仿起步,如今逐渐发展出属于自己的独有风格。上海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程林认为,推动原创绘本发展任重道远,包括红色经典绘本、人工智能科普绘本等都有益于推动中国原创绘本的繁荣发展,乃至中华文化创新性发展。
记录古代志怪的奇书《山海经》包罗万象,许多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和民俗都源自其中。如何挖掘“上古奇书”的内在精神力量、引导少儿读者接触优秀传统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打造“新说山海经”系列图书,奇兽卷、英雄卷、趣禽卷、创世卷、古国卷等5卷已推出,山神卷、妖怪卷、女神卷、神山卷、异水卷、草木卷、古俗卷等7卷仍在创作编撰中。
以“新说山海经”为底本的原创绘本《白鹿记》出版,并在童书展上签订中文和马来文的版权输出协议。《白鹿记》取材自《新说山海经·奇兽卷》,讲述古老的上申山山寨中,奇兽白鹿与叔公相依为命,心善的白鹿救助快要死去的老猫头却反遭算计,最终在山神帮助下,心怀不轨的老猫头得到应有报应。插画家马鹏浩以中国风传统色调为主,对经典故事进行了还原与场景再造,将宏大场面与细节呈现有机结合,在绘本中采用了多处创意设计——环衬与扉页参与故事讲述,以两处拉页丰富翻页设计等,让阅读体验充满惊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认为,优秀的绘本作品,应当兼具民族传统文化、现代价值与内涵、儿童情感和认知规律,并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与国际接轨。
不少图画书从悠悠历史长河中舀取丰沛的灵感与素材。比如,中少总社“九神鹿绘本馆”最新作品《清明上河图·十三郎》,是周子源和菲菲夫妇送给孩子们的艺术启蒙礼物。作者发现《清明上河图》所呈现的千年前北宋京城汴梁社会生活场景正是《十三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于是历时三年查阅史料文献,走访宋韵遗迹,最终将传说故事和历史名画融于一体,让孩子能够在传世名画的街道、城墙、800多个人物中穿梭,潜移默化中提升孩子的艺术品位与人文学识。
为了更好地传播国画独特魅力,书中融入一些传世宋画中的代表元素或经典人物形象进行艺术再创作,包括李公麟《五马图》、赵佶《瑞鹤图》、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张先《十咏图》等,还有一些无名人士创作的、宋代极具代表性的艺术形象,如卖眼药膏的人等。多年来,“九神鹿绘本馆”坚持立足原创,讲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情感、带有浓厚中国体温的原创绘本,为中国孩子构筑纯净善良的童心世界,也将充满意趣的中国故事呈现在世界儿童面前。
人气作家两色风景带来“神秘的快递家族”系列第七部新作《壁画深处的龙影》,该系列核心正是“快递”,但主题思想却是关于少年的成长。“快递”系列作品每个故事必递送一样物品,悬念丛生,力求嵌入一个谜团,逐渐抽丝剥茧,整体风格悬疑、热血与传奇性,将涉及超能力者与异族生物之间的互动冲突,碰撞出动漫式花火,赢得书迷朋友追捧。谈及创作初衷,两色风景分享说,刚开始创作“神快”系列时,希望有一个世界来容纳全部脑洞,奇幻生物、超级英雄、灵异现象……满足“用文字写动漫”的二次元情结。随着创作深入渐渐发现,所有的天马行空都要以现实为土壤,再酷炫的英雄都得有真实人性才能引发共情。因此作品中结合了在世界各地的旅行经验,把名山大川或风土人情注入故事。
眼下,本土原创力量正不断崛起。作家黄颖瞾“星光童年”系列《不存在的小镇》《扫夜人的星星》亮相童书展,以出色想象力构建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故事,闪耀着童心和生活机趣,在小读者的天空升起温柔晶莹的星星,带去勇气、信心和力量。正如她在作品中写道:“人生总是一如既往地艰难,但是光总会出现的,就像是晨曦,就像是一个好梦。”作家殷健灵评价,《不存在的小镇》通过一根电话线,牵连起梅婆婆与小男孩夏末之间的心灵对话,也引出梅婆婆与爸爸之间的感情,两重感情在流畅叙述中自然烘托,令人动容;《扫夜人的星星》中,扫夜人不仅清扫黑夜,也把最温暖的关爱献给那些有痛苦经历的儿童,想象别致,彰显了对童年的关爱守护,富有救赎的力量。
“所谓传统,并非照搬给孩子们一些气息陈旧的故事,而是要以孩子的视角串起传统元素。”有资深编辑直言,对于童书创作,不能仅仅把其视为自己的艺术品“孤芳自赏”,而是要保持为儿童做书的自觉性,从孩童视野出发,从中国传统文学、戏剧和民间艺术里获益。
比如,《哼哈二将》《皇帝的一天》《公主的一天》等作品融汇了中国传统元素,为模糊的概念注入故事,极具东方气质和个人辨识度。在绘本研究专家费嘉看来,很多传统习俗、民俗背后都蕴藏着深厚文化积淀,需要创作者为之注入温度,以带动孩子们对中华美学与情感的双重认同。
作者:许旸
图片:出版方供图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