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的综合材料作品《筑梦曲之军港之夜》此次摘得刘海粟美术大奖
今晚,“正青春——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于刘海粟美术馆拉开帷幕并揭晓奖项。
其中,唯一的“刘海粟美术大奖”花落95后在读硕士研究生张旭的油画《筑梦曲之军港之夜》。
周胤辰、廖扬、陈伟坤、乔侨、徐玮等五位青年艺术家则分别凭借各自的佳作摘得“刘海粟美术奖”。
评奖不设奖金,取而代之的是一条助力青年艺术家攀登的阶梯——明年,刘海粟美术馆将为大奖得主举办个展,为五位获奖者举办群展。
这是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暌违六年之后的再出发。未来这个展览将固定两年举办一次。
徐玮的综合材料作品《窗外》此次摘得刘海粟美术奖
“太意外了!”张旭向记者坦言,意外的不仅仅是获得大奖,更有即将在刘海粟美术馆举办个展,“我的艺术储备还很不够,接下来需要潜心创作一批好作品!”
尽管年仅24岁,还只是浙江师范大学意象表现绘画工作室在读硕士研究生,此次大奖得主张旭最近一两年其实在全国重要的美展中都有出众的表现,他有四件不同门类的作品入选了今年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也曾在去年的全国青年美展中获奖。
此次张旭获奖的这幅《筑梦曲之军港之夜》,是他最近几年进行的一个系列创作之一,以当代造船厂作为主题。
有评委认为,这幅作品成熟稳重,彰显出大国气象,不仅仅运用油画技法,还以丙烯、清漆、铁丝网等多种材料的创作手法拓宽了单一的思维,让画面更富于当代的表现力与年轻人的锐气。
“生长在安徽的长江边上,读书所在地浙江又靠海,我的个人经历中对造船厂较为熟悉,情感上也有一种特别的亲近。”张旭说。
周胤辰的油画《彼岸No.2》此次摘得刘海粟美术奖
“展览不是颁完奖、出本画册就结束了。获奖的六位艺术家之后将进入刘海粟美术馆的扶青计划。”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告诉记者,获奖艺术家除了将得到在刘海粟美术馆办展的机会,还将得到一些额外的机会。“比如,我们前几天刚刚与德国合作,启动了一个针对女性艺术家的工作坊,特地把一个名额留给了此次获奖的女性艺术家,让她参与到这样一个为期一年的国际艺术交流中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在一段时间内给予这些优秀的青年艺术家们一个再往上走的契机。”
华东大学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周长江也指出,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亟待成为一个平台,“聚集优秀的年轻人,不仅仅是画家,也包括学者、批评家、策展人,发挥出更大的社会能量。”
陈伟坤的雕塑《源3》此次摘得刘海粟美术奖
蔡国强、施大畏、丁乙、俞晓夫、周长江、肖谷、姜建忠、张恩利、杨福东、张晨初、石至莹、倪有鱼、陈彧君……今天活跃在画坛的太多艺术家,都与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紧密相连。
创办于1980年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前身为“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呼应着改革开放的时代节拍,至今已走过40载,为全国乃至世界画坛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第十五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特辟一个历史文献研究展“你知道和不知道的,上海青年美术大展”,汇集展览自1980年创办以来的历史文献资料,多方位、多角度呈现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如何成为上海文化事业的一张名片。
此次文献展策展人刘涛告诉记者,上海青年美术大展的前身,是应全国青年美术大展区域选拔而生的“上海市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和“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上海)”。这两个展览分别于1980年和1985年在上海市青年宫举办。正式定名为上海青年美术大展,1986年是首届,当时作品分两批在上海美术馆展出,参展艺术家近两百人,年龄均在39岁以下。这可以说是上海青年美术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在上海文化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能够看到改革开放早期年轻人思想方面的拓展意识。
廖扬的版画《上海街头》此次摘得刘海粟美术奖
从这个平台走出的一批批艺术家此后被越来越广泛地关注,是对这个展览品牌最好的加持。
原上海油画雕塑院院长肖谷参加了首届上海青年美术大展,他当年参展的作品入选证出现在此次文献展中。肖谷回忆道,当年自己参展的是一幅纸版画,名为《儿子、父亲和父亲的父亲》,“那时正值85美术新潮开始,我们的知识面可以说一下子被打开了,对历史、对以往的艺术观念都有了新的思考。我的作品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创作的,想通过对于三代人的具象表现来展开一种与历史的对话。”当年这一届的获奖者名单中,还赫然可见俞晓夫、周长江、丁乙、郑辛遥、张安朴等一连串当今画坛耳熟能详的名字。
这两天,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首批入选“上海青年文艺家培养计划”的张晨初在朋友圈转发新一届上海青年美展消息时感慨道:“16年前获了一等奖,算是来上海的起步。”2003年,从央美毕业来上海任教仅两年的他,正是凭借双联油画《大志和他的姐们》在上海青年美术大展崭露头角,一举打开在上海以及长三角的影响力。
乔侨的国画《影》此次摘得刘海粟美术奖
作者:范昕
编辑:范昕
责任编辑:王磊
图片均由刘海粟美术馆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