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两周里,15名中国小演员辗转于阿维尼翁和爱丁堡,他们小小年纪“征战”于阿维尼翁OFF戏剧节和爱丁堡艺穗节,把改编自中国传统故事的《钟馗》带到世界舞台上。前天完成在爱丁堡的演出后,孩子们将回国准备月底在上海的国内首演。
这台45分钟的《钟馗》特别之处在于,其一,台上的全部演员是4-11岁的孩子;其二,孩子的表演结合了中国传统戏曲、民乐和电子乐,利用“钟馗”的传奇故事新编了一个反校园霸凌的时代剧。
《钟馗》的创作缘起是2014年的“贵州瓮安校园少年互杀案”,两名中学生因发生口角而致暴力斗殴,最终其中一方死亡。这个校园霸凌导致的恶性案件让制作人王楠决心做一部反思校园霸凌的儿童剧场作品。
在中国传统民间故事中,钟馗考中进士却因长相丑陋被皇帝嫌弃,一气之下在宫殿台阶上撞死,死后成为鬼王,主持正义,专门捉鬼。话剧《钟馗》把戏剧情境设置在当代,一所小学里,男孩因斜肩遭到同学欺负,暗自祈求拥有神力的超人来拯救自己,却阴差阳错请来了法力不够的小钟馗,小钟馗与男孩经历了一番斗争,对观众提出问题:我们拥有强大的能力后,是否能借助神力伤害别人?到底什么是校园霸凌发生的动机?时过境迁我们能走出童年创伤的阴影吗?
在《钟馗》的排练中,制作人、导演和戏剧构作这几个成年主创,反复和孩子们探讨校园暴力和自我保护的主题,最终定型的剧本是小演员们共同参与创作的。
在这个“小钟馗”与男孩的故事中,美与丑、强大与弱小、欺凌与保护、亲情和友情等多个话题的冲撞与角力相继出现,这些孩子们成长中必将面临的疑问被融入剧情,当他们将问题抛给观众,成年人也会因孩子们的表演开始反思。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与大人跨越年龄隔断,形成了真正的平等交流。
回顾这次创作,导演马卓君在接受法国媒体Le Dauphiné Libéré采访时表示:“孩子们虽然没有专业演员的技术技巧,但是他们是最真诚的。他们会对很多我们大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提出质疑,也促使我们不断去思考。”
《钟馗》的创作引起了一些法国媒体人的好奇,《沃克吕兹报》《普罗旺斯报》及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对剧组进行了专访,《沃克吕兹报》称“小演员们的能量令观众非常钦佩……原创的舞美设计与多媒体投影结合,创造了很多美好的场景。”记者甚至在这篇发布于首演后第二天的大篇幅报道中提问:“什么时候阿维尼翁的小孩子也可以去中国,以流利的英语完成同样的演出?”
作者:柳青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