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见到这样的演员,都想成为更好的创作者以不辜负他们。”《声入人心2》开播后,又一批优秀音乐剧演员获得观众极高的关注,而华语原创音乐剧《南唐后主》的编剧张吟昕,默默转发了这样一条微博。第二天,就是上海文化广场“2019华语原创音乐剧孵化计划”五部入围作品的“中考”,哪些作品未来能与更多观众见面、带动华语音乐剧原创力量前行,牵动了业内外无数的心。
《声入人心》让许多人第一次听说音乐剧,走进剧场现场观摩。而随着第二季的热播,更多演员获得了知名度,观众也在期待更符合当代中国语境、体现中华美学的华语原创作品,来体现这批演员的价值。7月27至28日,历经三个月打磨的五部华语原创音乐剧《对不起,我忘了》《为什么跳舞?》《南唐后主》《完美人生》和《生死签》,首次在剧本朗读会中与观众见面,展示了华语音乐剧原创人才对舞台语言、音乐审美的理解和把握。
近800名观众报名观摩,傅祥安、秦子然、曹琳堃、王玉冰、郭亢、钟舜傲、张玮伦、党韫葳、赵嘉艳、金桥、刘杨、邵玎、李秋盟、张智涵、贺梦洁、李炜铃、高雨晨、程佩弦等诸多活跃在剧场一线的音乐剧演员争相加盟工作坊,足以证明市场和业内对原创音乐剧的高度期待。
“作为一个经常看音乐剧的观众,我希望看到没有看见过的作品,经历没有过的审美感受。”孵化导师、作曲家金复载直言不讳地对作品提出了极高的创新要求。如何推动更多优质作品的诞生,为行业整体发展营造良好的机制,形成“人带戏、戏带人”的良性循环,是业内高度关注的焦点。
“这是文化广场最漫长的一个项目,从去年国际音乐剧节发布,到今年年底将呈现的工作坊版本,项目时间长达一年。”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费元洪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对行业长远发展有益的事,就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自去年11公布“孵化计划”以来,从77部原创音乐剧投稿中“杀出重围”的五部作品,终于在三个月打磨后揭开了神秘面纱:《为什么跳舞?》融合拉丁舞曲和东北喊麦的“土洋结合”曲风,《南唐后主》以电音摇滚重新演绎的国风古韵,《生死签》以古典气质融合现代编曲勾勒出的悬疑风格……让现场观众耳目一新。演员刘杨感叹,此次围读剧本中,一些音乐剧前所未有的尝试,让她可以“大胆想象中国音乐剧未来各种类型的发声,以更丰富的形式出现”。
业内专家则指出,此次孵化计划的亮点,体现在音乐剧创作模式由“大腕中心制”向“创作中心制”转变。金复载分析,过去华语音乐剧创作难出精品,投入小的作品演一两场就悄无声息地消失,大制作也无法在市场长期生存,病灶之一正在于线性规划的创作机制,违背了音乐剧集体创作的规律。
“请成熟的大腕儿、大规模投资做音乐剧,其实大腕儿在音乐剧领域并不专业,对投资人伤害也很大,造成了恶性循环。” 孵化评审、音乐学院教授陶辛表示,通过专业的孵化平台,鼓励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人才进入音乐剧创作领域,是最值得期待的。
“音乐剧的创作经常会走到崩溃边缘,如何跨过那一步,就是我们要去推动的。”孵化评审、制作人王海笑说。音乐剧的诞生是集体创作,并非一次成型,需要不断打磨才能形成成熟作品。而孵化平台能够源源不断地汇聚作品和人才,为中国未来的原创音乐剧产生更多可能性。“《巴黎圣母院》我看过三次,第一次来上海是2000年,第二次是英文版,这次法文版又有改动,而且改编极有意味,如此成熟的经典音乐剧作品都还在改动,我们的原创音乐剧也需要这样的打磨,很多经验都是值得吸取的。”陶辛说。
“孵化计划”实践的新模式,汇集了华语音乐剧目前最前线的导演、作曲、制作人带着新鲜的经验投入到孵化过程中,给年轻创作者在创作方向及可行性上点拨。本次文本与音乐工作坊后,孵化评审将对入围作品从题材与内容、完成度、音乐风格、市场潜力4个维度进行判断,甄选部分进行剧本和音乐的整合,并在12月以30-40分钟的工作坊方式呈现。
而除了一两部在2020年最终以市场化运作与观众见面的成品,更重要的是原创土壤的培育。华语原创音乐剧能否在明星光环之外,点燃青年专业人才的创作热情,成为行业长远发展的引擎,观众拭目以待。
作者:吴钰
图片来源:文化广场供图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