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剧中的服装、化妆和道具也在网上引起热议,芙蓉冠、高发髻、叉手礼……在历史上唐代人是这样吗?有关古代器物的种种究竟有哪些故事?
眼下,讲述文物故事的新书《年方六千》出版,由考古与美术史学者郑岩作文,其女郑琹语作画,全书分土石本色、青铜表情、日出而作、铁马菱舟、金银岁月、远方远方六部分,遴选了89件精美器物,以简练生动的话语重述历史现场,以体察入微的笔触再现器物的样貌,可谓独具特色的一座“纸上博物馆”。
《年方六千:文物的故事》
郑岩 著
郑琹语 绘
活字文化·中信出版集团
文物意味着什么?一生都与文物打交道的郑岩认为,文物意味着时间的折叠,这些静默无言的古老物件,能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遇见另一群人,进入另一种生活。每件文物都有自己的重量、质感与味道,每件文物都有实实在在的功用,每件文物背后都是个体的生命。我们需要一个讲故事的人,来唤醒这些文物。
因此,这本书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美术考古著作,重点不在对古物面面俱到的研究与欣赏,而是通过带有个人温度的文字,以使用者和创作者的视角,细腻还原一件器物背后的人和故事。历史是一出大戏,一件小小的道具也令人荡气回肠。
摘选书中有关唐代的部分文物故事,一窥大唐盛世的华章一角:
彩绘陶小憩女童骆驼
唐(618-907年)
高73厘米,长60厘米。
1987年陕西西安韩森寨出土
西安博物院藏
我知道“事死如生”是祖宗的古训,但你们为什么那么较真儿?为什么总让我一一塑造出那些往来于戈壁上的波斯人、突厥人、回鹘人、吐火罗人、粟特人和黑皮肤的昆仑奴?为什么总让我表现出他们的族属、身份、年龄和表情?为什么总让我在一匹骆驼上挤进一个乐团,还要加上一位舞者?为什么总让我在驼背上做那些帐篷、丝绸、象牙、瓷器、皮毛和数不清的商品?为什么总让我把寺院里的护法天王拿到这里来保护你们的先人?为什么总让我传达出各种东西的重量和质感?为什么要让马儿的四肢腾空而起?为什么要烧出五彩斑斓的色彩?你们的要求实在太过分!
不错,我是一个有经验的匠师,但是我老了,今天实在太累。我不想捏出那么多的人,我不想为它加上鲜亮的釉色,我不再刻画出人物的眉眼、表情。我去柴房睡一会儿,就这样。哦,我今天做好的这个小姑娘也累了,求求你们,不要在我的作坊里吵吵嚷嚷,也好让她做个美梦。
葡萄花鸟纹银香薰
唐(618-907年)
外径4.6厘米,金香盂直径2.8厘米,链长7.5厘米
1970年陕西西安何家村出土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小链子轻轻摆动,羽光花影凌凌乱乱。纵有花间叶隙的玲珑剔透,香囊中的世界也是一片模糊。真担心锁在其中的香料早已狼藉不堪!
唤停佳人的纤步,稳住香囊,从侧面轻启银钩,剖开外层的圆球,才得见内部的种种机关——两层双轴相联的同心圆平衡环,各个部件两两活铆,彼此联动,适时调节,中央半圆的香盂,重心坚定地指向地面。燃香的火星丝毫没有外泄,香灰也沉静地安睡在盂中。
一切都是杞人忧天。
公元四世纪前后辑成的《西京杂记》一书,记西汉长安城中有位名叫丁缓的巧工,制作了一种可放置在被褥中的香炉,“为机环转运四周,而炉体常平”。该书多搜神拾遗,未必是西汉长安的实录,所谓被中香炉,很可能出自想象。但是,在唐人的长安,昔日异想天开的梦境,却变得真真切切,盈手在握。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