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保护故宫
毛泽东对故宫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早在1949 年初北平解放前, 他就运筹帷幄, 于1 月16 日以公函致傅作义将军:
本军奉命征讨,全为吊民伐罪。贵将军不敢野战,率领数十万军队退入平津,据城抵抗,使两城人民受尽痛苦。本军迭次通知贵将军及贵属,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国家前途所系之轻重工业及贵属官兵之身家性命,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
当时, 大批国民党溃军涌进城内, 散兵游勇在紫禁城内乱窜, 故宫面临危难。如若攻城,国民党军队必以故宫为避难所,甚至可能作为发射场地,两军相逢, 后果不堪设想。毛泽东的英明决策保护了故宫这一伟大的古建筑群。
解放后, 毛泽东对故宫博物院一直很重视。1951 年12 月12 日, 他把王船山的墨迹《双鹤瑞舞赋》赠送给博物院,这是他的友人姚虞琴赠送的墨宝。姚虞琴是著名画家, 浙江余杭人, 早年在长沙研究清人王夫之( 号船山) 的学术思想。日寇占领期间, 他以卖画为生,画兰不带土, 以寓国土沦陷之意。新中国成立后, 他欣喜万分, 将自己珍藏的《双鹤瑞舞赋》, 交由陈叔通献给毛泽东。毛泽东虽然非常喜爱这件墨宝,但他认为还是交由博物馆收藏为好。于是将这件书法珍品交给了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局长郑振铎, 并给郑写了一封信:“ 据云此种手迹甚为稀有,今送至兄处, 请为保存为盼!”1952 年12 月27 日, 毛泽东又将友人蒋泽霖赠送的钱东壁临《兰亭十三跋》赠送给了故宫博物馆。
三上紫禁城
1954 年5 月中旬, 毛泽东曾三上紫禁城。5 月17 日下午, 他身穿灰色中山装, 脚登白底布鞋, 手拿一根小竹竿, 登上了神武门城楼,不声不响地来到故宫, 当时只有保卫科长韩炳文一人陪同。毛泽东从神武门东马道登上城楼后, 顺着城墙向东走, 一直走到东华门,高兴地浏览了故宫全景。在东华门城台, 毛泽东坐在小马扎上休息, 询问了故宫的机构设置, 各部门分工和人员的文化程度。他还参观了“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 。这次游览前后共计三个多小时, 直至近黄昏才离去。
隔了一天,5 月19 日下午, 毛泽东又来到故宫。这次是进午门, 登上午门城楼, 继续参观“ 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 。这次他对出土文物展览看得比较详细, 前后共约两小时。
5 月20 日下午, 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故宫。这次也是进神武门, 前次是向东, 这次是向西走。在西北角楼外,留下了珍贵的照片。毛泽东在西边城墙上看到近处防空部队的高炮阵地, 看完他们的演习, 说:“ 高射炮设在这里不好, 敌机飞到这里再打就晚了。”直到晚7 时, 他还想参观宫殿之内的文物展览, 但由于没有照明设备, 无法继续参观, 只好向大家挥手告别。
向故宫借阅书画
毛泽东钟情于故宫, 还有一条原因, 那就是向故宫借阅书画。他每次借阅书画, 都有清单, 并及时送还。故宫至今还保存有两份毛泽东借阅书画的目录:一次是1959 年10 月23 日,由中央办公厅陈秉忱经手,借阅书画20 件;另一次是1963 年2 月11 日, 由田家英经手, 借阅书画26 件。这两次所借均为明清两代名人作品, 从目录上看, 毛泽东在绘画上喜爱山水花卉, 在书法上喜爱草书。毛泽东酷爱字帖, 让秘书把所有的字帖集中起来放在身边。
毛泽东十分关心故宫博物院的建设, 他在参观时向陪同人员询问了故宫工作人员的文化程度。当听到这里还有人是小学文化程度时, 毛泽东说, 那可不行,要好好学文化, 文化不高是难以做好工作的。在故宫参观“ 基本建设出土文物展览” 时, 他指着文物展品向陪同人员说:“ 这就是历史,你们应当学点历史, 要懂得历史。” 可见, 毛泽东是把故宫当作历史来看的, 教育工作人员要通过这个窗口, 知道中国的昨天和前天。
摘自:《跟毛泽东行读天下》
作者:李魁彩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