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代表作《战马》中,英国农场少年艾伯特与一匹叫乔伊的马彼此生死相依,还是《灵狐的秘密》里,孤独的小男孩比利照顾四只嗷嗷待哺的狐狸幼仔,英国国宝级作家麦克·莫波格都特别擅长把握青少年与动物之间的感情互动,书写出版了百余部儿童文学作品,几乎本本畅销,多部作品翻拍成电影、电视剧、舞台剧和歌剧,几年前《战马》被大导演斯皮尔伯格搬上银幕,获6项奥斯卡提名。
“我最早看到莫波格的作品是《战马》,从那一刻起,我喜欢上他讲述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又悬念迭起,故事代入感很强,我会跟随角色的命运而渐渐被感动到泪目。那种不经意,让你牵挂担忧,让你放不下。”在上海国际童书展现场,麦克·莫波格精选集分享会引发了许多家长孩子围观。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说,莫波格慢慢叙述的方式,好似从一条小溪变成大河,“这样的讲述能力是天才级别的。莫波格十分会讲故事,他可以从很细微的一个点,打开一扇很大很大的窗户,让我们看到一个完整开阔的世界。”
麦克·莫波格作品集包括9部现实题材小说:提醒人类保护环境的《遇见大鲸鱼》,关注离异家庭孩子的《我的爸爸是北极熊》,反思探讨核电站的《归乡》,关注巴以冲突的《第94只风筝》,聚焦老兵的《半面人》,控诉纳粹的《莫扎特问题之谜》,邂逅艺术家的《遇见“塞尚”》,反思工业历史的《巨人的项链》,以及警醒战争危害的《一匹叫赫柏的马》。
儿童文学作家彭学军说,莫波格会将生活中的苦难坦白告诉孩子,但他绝不会浓墨重彩去渲染苦难。以《一匹叫做赫柏的马》为例,主人公是来自越南的小难民,逃难的过程中,他经历了亲人离世等种种苦难,但莫波格只是一笔带过这些人生困境,更多着墨在男孩与叫赫柏的马心灵之间的交流,慢慢释放了心中的负面情绪,回归到正常的生活。
“一个作家对人性的理解越深透、越洞悉人性,他在作品中表现的往往就不是那么激烈尖锐,反而很温和。在莫波格作品中形形色色的人物身上,我们能或多或少看到一些人性的缺陷,甚至是人格的不完美,但是作者没有站在道德高度谴责,而是给足了宽容和理解,让时间弥合了嫌隙。”
作家殷健灵是资深“莫波格迷”,提起莫波格,她用了两种比喻——万花筒和石头。“莫波格就像个万花筒,充满了变化,你从来不知道下一秒你看到的会是什么样的图案,而莫波格呢,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下一本会讲什么,绝对出乎你的意料。”与此同时,“莫波格还是一块石头,他的文字、故事非常扎实。莫波格为孩子写作,却没有单纯地落笔于孩子,他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自由穿梭,能够把这些厚重的故事用轻盈浅白的方式来表现,孩子稚嫩的心会慢慢变得更加茁壮。”
麦克·莫波格曾获英国童书作家至高荣誉“桂冠童书作家”,他的作品关注现实生活,直面战争、苦难、生命、环境等。好故事背后,是莫波格一丝不苟甚至是“苛刻”的创作态度。比如,《战马》以一战为题材,前额上有着白色十字花纹的乔伊原本是在乡间干活的小马,但命运却安排它走上了战场,故事通过乔伊的视角全方位展示了战争的残忍与人性的美好。准备写《战马》时,莫波格了解到:仅在一战中,就大约有百万匹马与英军一起投入战场,到战争结束时,只有六万两千匹马存活了下来。也就是说,有90多万匹马死在了战场上。马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承受了怎样的苦痛和牺牲?这便是莫波格创作小说《战马》的缘由,他多次实地采访、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才敢动笔。
莫波格用作品成功证明了,在记录书写历史苦难上,儿童文学一样可以做得很好,甚至更富有感染力。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除电影剧照外均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