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着天使面孔的芭蕾舞者,宛如从古典画中走下来的美少年。他,就是今年21岁的尤里安·马凯(Julian Mackay),圣彼得堡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芭蕾舞团最年轻的独舞演员。
这位生于美国蒙大拿,11岁时赴莫斯科习舞的“芭蕾美少年”,最近在国内外的社交媒体上圈了不少粉。11月9日-10日,他首次来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的舞台,用自己优美的舞姿为观众带来视觉盛宴。
“大多数人都觉得我的外表像王子一样,但其实我可以很安静,也可以很活泼。”文汇记者眼前的尤里安亲切得如同邻家少年。除了跳舞,他还身兼舞蹈模特、演员等多重身份,私底下喜欢玩花式滑板、游泳、拳击、象棋,拍一些有趣的小视频或街拍照发在Instagram上。
“除非特别特别累,不然我会不断尝试有挑战性的新事物,越复杂越好。谁让我这么年轻还精力无限呢?”虽然自小学习古典芭蕾的经历,使其看上去多了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不过青春的荷尔蒙也始终在他身上满溢。不要被尤里安那些看似忧郁的写真所欺骗了!
美国少年来俄罗斯追寻芭蕾梦,把热血和汗与泪舞成最爱的“火焰”
在这场名为“圣彼得堡芭蕾舞明星足尖盛典”芭蕾GALA的演出中,登台东方艺术中心的尤里安完美诠释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从严谨的古典芭蕾瞬间“切换”到灵动鲜活的现代舞,由他演绎的《古巴·胡桃夹子》赢得台下观众满堂彩。
此外,尤里安还与克里斯蒂娜·克雷托娃合作,献上了他最爱的作品之一——《巴黎的火焰》中的双人舞选段。这部作品满怀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尤里安的足尖仿佛被点燃了“火焰”,舞姿中迸发出的速度与力量令人心醉。“跳这部作品时,我可以彻底释放自己的情感,那种试图用力腾飞的感觉很棒。”从小接受古典芭蕾教育的尤里安,不满足于呈现那些严谨的角色,而是希望呈现不同性格的自己。
尤里安在11岁时离开家乡美国,来到莫斯科大剧院芭蕾舞学院求学。17岁毕业时,他成为该校第一位顺利完成所有学科的美国人。“俄罗斯的芭蕾舞基础教育体系并不复杂,但是学成以后基本功会非常扎实。”尤里安说,学校里的课程非常严峻,他付出了无数泪水、汗水和血水,但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比如这次我历经了很长的一段飞行时间来到中国,一上飞机就能睡着,一下飞机则立马可以表演。”
如今担任米哈伊洛夫斯基剧院独舞演员的尤里安,大约每个月里需要跳四至五场演出,因为强度很高,所以每次跳完以后会休息上几天时间。除了剧团里的演出以外,他还时常前往各地表演GALA(荟萃精华舞段的演出形式),“在短时间内以最饱满的热情,让观众获得最极致的享受,这很考验舞者的表现力”。
如何在强手如林的俄罗斯,成为一名脱颖而出的舞者?“跳芭蕾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想把它做得更好,只能不断地训练。支撑尤里安坚持跳芭蕾的最大动机,就是他能通过舞台向观众他心底的情绪,“难过的时候跳《吉赛尔》,高兴的时候则跳《巴黎的火焰》。”
身兼芭蕾舞者、舞蹈模特和演员,最爱的电影明星是“小李子”
“如果不是芭蕾舞者,你会是……?”“演员。”接受媒体采访时,尤里安曾经这样回答。目前,除以舞蹈为主业以外,他还担任舞蹈模特,并且最近与一家洛杉矶的公司签了演员约。“如果要演戏的话,我还是喜欢挑战那些性格复杂、情绪多变、想法深刻的角色。”
尤里安欣赏的电影明星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而“小李子”在“颜值巅峰”时期,曾经出演过电影《罗密欧与朱丽叶》。“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也希望有机会能尝试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尤里安说。或许有一天,他会和自己的偶像合作同一部电影?这世上没有什么不可能。
如果以后成为演员火了,会放弃芭蕾舞只做演员吗?面对这个问题,尤里安表示芭蕾早已经成为其生活的一部分,“这是让我享受生命过程的美好事物,我当然不会放弃,这一点也使我和其他的演员有所不同。”哪怕以后有可能在好莱坞占有一席之地,但依然要坚持用芭蕾释放自己内心的“火焰”,尤里安希望成为这样的人。
链接:“芭蕾美少年”快问快答
问:作为一名芭蕾舞者,听说你很保护自己的身体,不能经常参加足球运动?
答:我很喜欢不同的运动,在小时候就经常踢足球。现在我跳舞的强度很大,除了运动以外,如果有时间的话我会通过各种方式放松自己的肌肉,包括游泳、针灸、拔火罐等都会做。
问:你在饮食上有讲究吗?
答:我想要增肌,把自己塑造成《斯巴达克斯》中的主人公那样。当然,这也需要平衡。因为我跳的角色不同,可能这周演《吉赛尔》里的王子,下一周里就要演《斯巴达克斯》,所需要的肌肉状态是不一样的。我在吃的方面希望可以保持健康。
问:你的粉丝非常多。你很享受追星的感觉,还是曾经有受到疯狂粉丝的困扰?
答:我很喜欢自己粉丝,也享受粉丝对我的关心和爱护。当我演出不是很成功的时候,会收到一些中国粉丝写给我的信,让我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好起来。中国粉丝写给我的邮件、留言等我都有看,谢谢大家的关注。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邢晓芳
视频来源:洪泽宇工作室
图片来源: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