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9月,国际实体书店业最轰动的新闻,莫过于英国最大连锁书店水石书店宣布收购百年老牌福伊尔书店,包括后者闻名遐迩的查令十字街旗舰店,两大书店品牌合并后,对于英国书业将释放何种信号?未来的实体书店,将如何更好地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面对未来的读者,书店应该做什么?这些话题也是“2018成都国际书店论坛”所关注的。为期四天的论坛17日在方所成都店闭幕,来自中外书店、出版界的资深人士和从业者齐聚,共同探讨了书店的角色与担当。
往届成都国际书店论坛曾分别以“当世界最美书店汇集于此”“书店与城市风格”为主题展开讨论。今年论坛聚焦“阅读,新浪潮”,希望回到内容提供与阅读需求的本身。论坛新增了三大活动版块:创作者现场、儿童书店工作坊及跨界音乐交流活动,展现了更为活跃的交流方式。本届论坛首设主宾国,邀请英国成为2018成都国际书店论坛的主宾国。
本届专业论坛,邀请了英国伦敦书评书店、捷克8号艺术空间、波兰选择的艺术、澳大利亚书商协会等书店行业代表,以及布鲁斯伯里出版社(中国)、上海世纪出版集团、日本夏叶社、德国莫托书店、豆瓣、法国“火神的锻造间”出版社、英国大英图书馆出版部等出版平台代表,深剖内容提供者与读者的关系。
主宾国代表、英国文化教育协会中国区主任艾琳谈到,“过去的3年里,业内见证了方所将专业性书店论坛发展成为议题更加多元化的大型活动,中英两国将会举办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活动,在全球书店业面临变化和挑战的背景下,这无疑会对未来写作和阅读有所启发。”
未来的读者究竟是什么模样?方所创始人毛继鸿表示,出版社在出版一本书时会想象,这是否是读者有兴趣的内容或是对读者有益的书,书店要做的,则是让读者与这些好书相遇。不少嘉宾都谈到,实体书店意味着文化的流动与传播,这需要大量积累和底蕴,书店从业者当然要做懂书的行家,不然读者为什么信赖你、选择你?
比如在法国,每年1.7万本新书出版,每天就有四五百本,每个人看书都有选择。“不少顾客并不清楚自己需要阅读什么,这对于实体书店来说恰巧是个机会,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扮演专业荐读人的角色。”法国书店协会主席莫查林曾说过,法国有专门的协会和团队为全国每家特色书店打星,就像品红酒一样,从图书、空间、顾客体验等多重维度作出细致评级。
英国泰斗级出版人、麦克洛霍斯出版社创始人克里斯托弗·麦克洛霍斯以“阅读,新浪潮”为主题,强调了优质图书的推广价值。“回顾过去,英国出版界的黄金时代里,大家都会觉得,出版商有必要把好的书目探究一番,找到最好的作家,建立自己独特的书单,不仅包括自己国家的作品,还要引进传播各种语言的好书。我觉得书籍的出版并不仅仅是为了盈利,人们在每一种文化、每一个国家当中都需要吸取精华,这样才有力量不断使生命变得更加年轻。书籍会告诉我们需要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精神指引,我们都会迷失。读到好书的那种智力上的愉悦,就好像晚上点着篝火听一个智者跟我讲述他的经历。”
澳大利亚书商协会(ABA)首席执行官乔·贝克说,如今我们拥有种类繁多的优秀图书馆、越来越精致的书店和图书设计,可以为富有创造力、才华横溢的艺术作家喝彩……但他提醒,“如果我们不能成功地让潜在顾客选择阅读到这些有价值的书,那么就是书店从业者的失职。”
“实体书店不仅卖书,一些影响力大的书店积极介入出版、文艺评论、挖掘推荐作家等环节,将自己的定位从出版产业链终端往前移。”英国最大连锁书店水石书店总经理詹姆斯·旦特曾表示,书店这个看上去最传统的书籍售卖场所,已经变为推动城市文学、艺术、戏剧等领域的活跃力量。实体书店在高颜值之外,更要重视与作家、读者的交流,力争把自己打造成当地精神文化生活的据点,让更多爱书人可以走进来、留下来。
我们早习惯于实体书店在显著位置摆放最火最新的畅销书,但有些书店更愿意把舞台送给新人新作。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全球代表性的莎士比亚书店就远远超出了单纯售书的意义,更多具有英语文学青年庇护所的象征意味。书店里,层层叠叠的书从狭窄的走廊堆到天花板,散发出杂乱而不失美感的韵味。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莎士比亚书店创办人乔治就把书店变成了大家都想来坐一坐的地方,向世界各地作家、艺术家打开大门,这群热情虔诚的文艺人被叫做“风滚草”。书店有个不成文的传统,为有潜力的新人作家提供免费的住宿,作为交换条件,作家保证每天读完一本书,然后彼此交流读书心得。许多人跃跃欲试提交申请表格,如今莎士比亚书店还存有至少3万份“风滚草”留下的自我介绍。人们来这里寻找安身之处也寻觅自我,与同行交流写作经验,迈出文学创作出版的第一步。
如今,越来越多实体书店也因承担了更多文化功能而被关注:它可以是让人体验美与新知的场所;也可以是极具设计感、令读者轻松享受闲暇时光的社交空间。当读者黏性大大增强,实体书店也因此激活了当地文艺版图,成为促进培育文化空间不可或缺的力量。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方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