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清时期的故纸上创作,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今天在上海朵云艺术馆揭幕的“故纸情怀”方钢军书画艺术展给了人们一个惊喜。
本次展览共展出方钢军近几年于故纸上精心创作的80余件书画作品。这些上了岁数的纸张是他花了近20年时间从全国各地费尽艰辛收集而来,每一张纸的材质、产地、年代、用途,他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而他的书画与故纸相得益彰,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近十年来,方钢军五上太行、四下敦煌,完成了数以万计的写生习作。在榆林赵家岙写生时煤气中毒,因发现及时,而幸免于难;在山西太行丹霞写生时,不幸被毒虫叮咬,高烧不止,腿肿胀了20几天不退。天道酬勤,方钢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面貌和个性。
中国画艺术是线条和墨韵的交响乐。方钢军以独具章法的行草,与山水画巧妙组合,点染挫提,以线条之变化,达山林之氤氲。他非常善于画树。他的树,或长在阡陌之中,或生于房舍之后,或立于山腰池畔,虽形态各异,然枝枝茁壮,杆杆挺拔。他不注意一枝一叶的勾画,而注重整体结构之浑然天成。
他绘画选取的角度也很独特。就像摄影师捕捉的特写镜头一样,以小见大,给人以无限想像的空间。他的意笔人物画《民生村三江楼写生》,寥寥几笔,将两个工人合力抬石条的情景刻画得惟妙惟肖。他的山水画,追求“淡中有浓、疏中有密、薄中有厚、轻中有重”的艺术效果。
“他以书法入画,力图以质量朴厚的笔墨风格造成新的气象,以期达到遒劲而不纤弱、高雅而不粗疏之效果。”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名誉副主席吴重生评价,此次在上海朵云艺术馆展出的作品中,“家山写生系列”和“元人笔意系列”占了很大的篇幅。其中的《家山写生之五》,画的是浦江仙华山后背一景,用简笔画法,以淡墨将山的轮廓勾出,而有意将亭台强化,彰显了自然中的人间气象。《家山写生之九》,用行草笔法勾勒山石与松针,两棵树与山腰亭台相呼应。《元人笔意之三》,用积墨法,将倪瓒简约空灵的笔意,与石溪的厚重苍茫相结合,给人以舒展心灵之享受。而他的《元人笔意之十六》和《元人笔意之十八》,在山腰画了很多飘渺的云彩,使之与山形成轻重和虚实对比。
方钢军的画,非常注重空间感的运用,天和地,近和远,虚和实,对比关系处理得很妥切,给人以通透之感。如《元人笔意之八》,画了高耸的山峰,重峦叠嶂,左下角一座寺院,单画一棵小树,与高峰呼应。方钢军对色彩的运用很和谐。国画说“墨分五色”。不同色彩之间的调和,可以产生无穷多的新的色彩。一位高明的画家,必然是对色彩进行“五味调和”的高手。他的抽象人物画系列,暖色调和冷色调的把握,恰到好处:一房一石皆心中所想;一草一木乃精神观照,意趣和情趣兼而有之,给人以遐想和回味。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