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通行本《红楼梦》八十回以后,续作者是谁尚无定论。《红楼梦》最后一回也不是现在所看到的“甄士隐详说太虚情,贾雨村归结红楼梦”,而应是“青埂峰木石‘证前缘’,太虚境警幻揭‘情榜’”。警幻仙姑最后揭开了一张以“情”来绾系和品评小说主要人物的“情榜”,虽然这张“情榜”今天已很难一一坐实,但看过原稿的脂砚斋,透露了宝玉和黛玉两个主要人物的评语,其中宝玉为“情不情”,黛玉为“情情”。《红楼梦》的解读者欧丽娟通过对“情榜”的抉发,向我们讲述了宝玉和黛玉那种知己式的、无可取代的爱情。
(一)宝玉的“情不情”
第七十七回宝玉叹道:你们哪里知道,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极有灵验的。若用大题目比,就有孔子庙前之桧,坟前之蓍,诸葛祠前之柏,岳武穆坟前之松。这都是堂堂正大随人之正气,千古不磨之物。世乱则萎,世治则荣,几千百年了,枯而复生者几次。这岂不是兆应?小题目比,就有杨太真沉香亭之木芍药,端正楼之相思树,王昭君冢上之草,岂不也有灵验。
宝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这段话,这也是“万物有灵论”。天下万物,都是有情有理的,只要你以情相待,你就会得到一种非常美的情的回应。而这种情的回应,恐怕与人给予同类的感情回应,是不一样的,也不能被取代的。
有过珍惜疼爱猫狗小生命这样经历的人,所得到的情的回应,而让人无比感动的是,这是你在人类身上获得不了的。只有你付出这种爱,你才会得到这种绝无仅有的,没有在其他地方得到的这种情的滋润。所以,这就是“情”微妙的地方。你给予,你付出,可是你也同时得到那么真纯的“情”的回应。这就是宝玉会有这么可爱的,有点傻气的行为的原因。
宝玉已经超越了阶级、性别,他对少女们的爱,大家已经非常熟悉,可是宝玉的境界远远不止如此,他还跨越了物种之别。所以,跟人一样,他觉得,只要我们以诚相待就会有灵验。灵验是指,灵动的、性灵的,灵魂的反应。
●第三十五回: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的。
万物其实是有灵的,所以宝玉看见燕子会和燕子说话,看见云会和云说话。他可以和天地万物做这种看起来很傻气的沟通。在和燕子、鱼说话的时候,他有一种超越的层次,这是人类社会无法给予他的一种境界。这是超越物种的“万物有灵论”,是上古时代原始初民们常见的面对世界的态度。
如今,我们以为自己越来越壮大,越来越成功。我们完全不了解,原来当我们越来越缩小而能够融入到天地之间的时候,其实我们真正宽广的可能性才会出现。宝玉在250年前,竟然能够回应这种远古的心灵。曹雪芹认为,这个人真的知道爱的真谛。所以通过爱,他去爱世界,也爱所有的生命。这一点,我们现代人恐怕是非常陌生了。
此乃宝玉为“情榜之首”的原因。脂砚斋一再曰:
●按警幻情(榜)讲,宝玉系“情不情”。凡世间之无知无识,彼俱有一痴情去体贴。(第八回眉批)
●后观“情榜”评曰:“宝玉情不情,黛玉情情”。(第十九回批语)
●玉兄每“情不情”,况有情者乎?(甲戌本夹批)
所以宝玉的这种特质,脂砚斋了解最透彻,宝玉也因此被赋予情榜上的评语,“情不情”。第一个“情”是动词,以情相待。第二个“情”与“不”构成一个名词,是指对人类的标准来讲,不具有灵魂、灵性的存在物,可事实上它们是活生生的生命。对于生命发展中的动物、植物,宝玉都以情相待。在这个境界中,宝玉是情榜的第一名,是按次序和人格特质做的一个排序,因为他的境界最宽广。
这里有一段讲得非常好,宝玉对于世间无知无识的。就好比“喵星人”“汪星人”不会讲话,所以说它们无知无识,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和生命观来说,它们一样拥有灵魂。
●第一回: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这绛珠草始得久延日月。
曹雪芹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小说家,他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里,触及到了这样一个深度,只是我们没有这样的知识,会看不出来。因此,知识才会让你张开眼睛,感觉是没有用的,我们需要知识,它会让我们看到真相,以及更深入的地方。这是抱着一种“齐物”的境界,这是非常美丽,非常温暖的灵魂。这就是宝玉还在仙界的时候,会去随手以珍贵的甘露去灌溉绛珠仙草的原因。
读者不要陷入浪漫爱情观里,对于《红楼梦》来说,那实在是太过以偏概全,也太过狭隘了。其实宝玉在遇到绛珠仙草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男女私情在里面,他们只是偶遇的关系。而宝玉正是有对万物的爱,看到一棵草脱水了,他会感到难过,那么面临生死交关,感同身受。宝玉有能力付出,他就乐于付出,所以把甘露浇灌于绛珠仙草,绛珠仙草因此能够延续生命,这样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后来缔造了他们入世的因缘。
如果我们以为宝玉一直是与黛玉那种浪漫的、知己式的唯一的爱的话,是有所不足的。其实宝玉的境界超过了这样一种狭义的爱情,这就是宝玉一以贯之的人格特质。这是他之所以会成为男主角的真正原因,如果他只是热衷于浪漫爱情的少年的话,恐怕他所带给我们的那种人性的层次会有所消减。我们现代人崇拜青春,崇拜爱情,可是很有可能你画地自限。我们不知道原来人性有多么无穷无尽的提升与开阔的宽广,以至于我们会把自己陷入一个很小空间里而不自知。
如果真的要了解宝玉的境界,应该在月黑风高的夜深,无人时刻,到树边,或者庭院处,好好地、静静地去抱一棵大树。那是一种无言的感动。奇怪,树都比不上小动物会有回应,可是它在那里默默地成长,好像不存在一样,但是如果你真心去拥抱它,你去贴着它,你真的会感受到一种天地的生命在默默流转的感觉。试过几次之后,你会发现人真的可以跨出有限的自我,会感觉到我们升华到可以与天地交流的层次,人会因此而恢弘、高贵。宝玉的人格特质就是在这里。
(二)黛玉的“情情”
情榜的第二位是林黛玉,她的评语是“情情”。第二个“情”字表示,林黛玉的情是比较狭隘的,是局限在人类的、比较“小我”的层次。这也不是绝对的,只是从比较上来说。黛玉会引起眼泪,引发快乐的那些对象,是与她有特殊关系的、少数特定的人,亲友、情人、姐妹等等。好像黛玉的世界是在一个有限的规格里面,宝玉的爱确实要比黛玉宽广太多,这是很明显的差距。
而黛玉是反应在引起她喜怒哀乐的那些对象,各位可以注意,曹雪芹用神话来包装,不是让我们觉得林黛玉是一个情圣,从前世爱到今生,是一个“情”的追求与化身,不是的,这对于林黛玉的认知有偏离。
●第一回:
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始得久延日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乘此昌明太平朝世,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也偿还得过他了。”
其实这个神话最主要的功能,一方面是缔结与宝玉的人世情缘,它给你一个先天的因缘作为解释,同时用来解释林黛玉很特殊的先天性格。林黛玉的特质与众不同,她的成长环境不能很完善地解释,为什么她要每天流泪三更半夜?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流泪是一件很伤身、很伤神的事情,对正常人来说,每天这样做是不可能的。我们即便内心有再多的委屈,再多的积郁,再多的伤痛,被触动的机会也是有限的,不会每天哭到三更半夜。林黛玉把她全部的生命力放在流泪这件事上,当然这与“还泪”联系在一起。
但是林黛玉的眼泪不止是还给宝玉,很多时候,甚至是一半以上,林黛玉的眼泪是为父母而流,因为她思念过世的父母,或者是感慨身世的单薄。她因此而流泪,也不是为了爱情。所以,黛玉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她的性格跟一般人不大一样。
曹雪芹解释,为什么好好的,她会这样反应。那也没办法,后天环境无法解释的时候,他就给她一个先天性。先天性就是无可追究,无可试验,也只能归咎于与生俱来的某一种天赋。这个天赋把它叙事化了,就是给出一个故事,对自己的先天特质有一个更鲜明的认识。于是就有了一个“还泪”的包装。
这里有几个名词非常重要:当她受到灌溉之恩,后来脱胎转化成为一个女体。可是请注意一下这个女体,还没有办法来到人间。在展开人世之旅之前,请注意一下它的活动空间,有几个重要的词汇: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
终日食蜜青果,蜜青是“秘情”的谐音。离恨,灌愁。恨和愁,是负面的情绪,黛玉在前世徘徊的时候,就把“愁”与“恨”作为她的活动空间和内心素质。曹雪芹在告诉我们,林黛玉在入世之前,她的先天性就是以这样一个悲伤的、哀愁性格为主调,所以她来到人间,以这样一个形态每天要哭一会儿才算是做完了今天的事,这样去理解她就比较合理了。
林黛玉这个人,我们只能从她的先天特质来理解她独特的“情”的反应。她的“情”很少是欢乐的,很多都是悲哀的,对于残缺的感应。离恨,这个“离”字就说明林黛玉一辈子活在“离恨”之中,因为父母去世,情感不能获得保证。从先天到人世,曹雪芹真的给你一种一以贯之的解释。你不能只从爱情去看待这个神话,她的“情情”是比较有限度的,不像宝玉的恢弘能够涵盖天地万物。
接下来,我给大家补充一个小地方。大家要注意几个红字:酬报、偿还……我做过专题研究,“还泪”的本质与爱情无关,这里面没有一个字谈到爱情。那是受人之惠,感受对方的好意。有人不会管一棵草,即将枯死。但是宝玉注意到了,他有一颗仁爱的心,很愿意去照顾到这么小的一棵草。
它的生死,喜怒哀乐,都可以引起宝玉的一腔悲悯,这是多么可爱的心灵。而受人之恩,是否要去回报。这棵仙草值得帮助,它深深感觉到,他给予我一种恩惠,那么也是一种很美的,对弱者悲悯的一种情,这是一种大爱。所以,在有能力的时候,应该要偿还,要回应。这是一个有品德的人应该有的行为,你不可将这种恩惠视之为理所当然。
这些动词和名词,其实都在儒家的范围里面。对方给我们的恩德,这个德性来自美好的心灵。宝玉对于弱者,对于失败者,有一种悲悯和帮助。这棵仙草领受到这种恩德,便用它的方式来报答他,这就是“还”,还有“酬报”。
(三)宝黛知己之爱给我们的启发
再往下看,你会发现这里面没有一点儿女私情,都是人类之间最美好的互动方式。《红楼梦》不是在讲狭隘的爱情,它是在告诉你其实有这么美好的人性存在着,有这么美好的文化素质,作为《红楼梦》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根底。
黛玉和宝玉有这么深厚的感情,形成一种知己式的、无可取代的爱的关系,事实上也是在日常生活里建立起来的,不是一见钟情,然后天崩地裂。这样子的一种惊心动魄,对于喜欢浪漫爱情的人会做这样一种解释。可是曹雪芹告诉你不是这样的,那是日则同行同坐,日日夜夜生活在一起而培养出来的青梅竹马的感情,这样的感情其实是友情。前面有一段提到,宝玉和黛玉之间是“亲密友爱”。各位要注意,宝黛之间,一开始也不是爱情,而是友爱。他们的友谊是建立在对彼此的了解,以及共同生活的基础。
曹雪芹想告诉我们,我们追求的是知己式的爱情,可是知己该怎样形成?这一对情人在恋爱期间,要做彼此了解的很好的朋友。而朋友才能够让未来的爱情永远持续下去,它给你一个非常深厚的基础。当我们陷于那种浪漫的爱的崇拜之下,我们恐怕在爱情的延续里会有很多问题。这都是我们可以从《红楼梦》里面,通过重新阅读去了解《红楼梦》而得到的启发。
作者:欧丽娟
编辑:卫中
责任编辑:李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