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热门图书排行榜层出不穷的当下,一份“冷书榜”吹来一股清新之风。上海图书馆昨天宣布,将于8月4日至12日在该馆目录大厅举行 “书海遗珠——发现暂时被遗忘的好书”文献推荐展,向读者集中推介一批少人问津却内容优质的图书。
▲《发光体》:2013年,新西兰女作家埃莉诺·卡顿凭借该书,成为布克奖历史上最年轻的获奖作家。
据统计,上海图书馆共有各类藏书近5600万册,其中,335万册可供外借。在分析以往的外借数据时,工作人员发现,有些图书一年甚至几年没有被人借阅过,而它们中的部分质量并不是差,相反,是相当优秀的图书,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引起读者的关注。“推出 ‘冷书榜’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不要错过这些好书。”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表示,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推广阅读是职责所在,而通常情况下采用的热门图书推荐法,显然不适合图书馆,因为图书馆可供借阅的每一本图书的副本是有限的。 “何不采用逆向思维,推出‘冷书榜’,一来可以盘活馆藏图书资源,二来引导读者发现好书。”周德明透露,2016年,上海图书馆尝试着推荐了100种冷门中文图书,效果十分明显,展览推出第二天便有64种被借走,一个星期后增加至98种。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十九世纪英国自然文学大师理查德·杰弗里斯的首个中文译作,它让人们在字里行间领略维多利亚时代田园的美丽与鲜活。
据悉,今年推荐的图书均源于上海图书馆的外借数据分析,至少一年内没有被读者外借过,包括中文书65种、外文书35种、电子书20种。而它们之所以能入选,基于著者、外界评价、获奖情况等多种要素考量,并兼顾社科、科技占比。其中,中文图书以通俗、可读性强为挑选原则,豆瓣评分平均达8.3分。比如,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的《徒》、百花文艺出版社的 《威尔特郡的乡野生灵》、商务印书馆的 《洁净与危险》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作品。外文图书则突出专业性,亚马逊评分平均达4.4星。比如,《在我们属于你之前》是雨果奖获奖作品; 《大灭绝时代:一部反常的自然史》被 《纽约时报》评为2017年100本值得关注的图书之一; 《发光体》曾获2013年布克奖。据悉,在展览期间,每本纸质书旁边的说明牌上都会详细标注出作者、出版社、索书号等信息,方便读者借阅。而20种电子书,则通过扫描展板上的二维码便可直接阅读全文。
▲《摘星星的男孩》:英国心理疗愈小说家约翰·威廉姆斯的一本关于自闭症儿童的书,书中的主角正是作者的儿子。他说:“我只是个爸爸。世界上没有比这更好的工作。”
为吸引更多读者关注,上海图书馆增设了互动的环节,挑选了即将展出的图书中的五种,邀请读者根据描述猜出书名。截至昨天18时,已吸引上万读者参与其中。此外,展览期间,该馆还将推出各类分享活动,比如,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上海字记》曾经以最高票数获得了2015年度 “中国最美的书”称号,但这本书“意外”入选了此次 “冷书榜”。8月19日,上海图书馆将举办 “我们身边的字体——《上海字记》分享会”,邀请作者分享其近十年来在上海进行的汉字字体收集、整理及研习经历,打捞书海遗珠。
作者:李婷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