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上海社会科学院分院举行的“外语文献中的上海”成果发布会暨江南文化与海派文化学术研讨会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育民指出,众多外文历史资料显示,上海豫园湖心亭与上世纪初在欧洲广为流传的东方爱情传奇《柳园记》有着重要联系。在西方文学、戏剧、电影甚至瓷器设计中,都有着豫园内亭台楼阁“若隐若现”的影子。历史学家熊月之认为,这一发现对“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研究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霍塞在《出卖的上海滩》中,写到20世纪20年代苏浙战争期间的上海时,有这样一段文字:It was slightly ridiculous to see a few hundred well-dressed Americans (or English ladies) get into a rickshaw caravan in front of the Astor House to "do" the Willow Pattern Tea House.
纪明先生的中文翻译是:“看到几百个衣着考究的美国人(或英国妇女)在礼查饭店门前坐上人力车列车,去‘游览’柳园茶馆,有些可笑。”字面意思大体上译出来了,但好笑在哪里呢?这个加引号的“do”字用得为何如此奇特呢?就要从“柳园茶馆”(Willow Pattern Tea House)所代表的西方文化中国背景说起。
纽约大学的约瑟夫·波塔诺娃(Joseph J. Portanova)在《瓷器、柳园与中国风》(Porcelain, The Willow Pattern, and Chinoiserie)中讨论16世纪以后中西方瓷器贸易以及随之在西方兴起的“中国风”时,特别谈到了西方仿制中国青花瓷中的一个图案,即“Willow Pattern”。她认为,这个图案的山水亭园要素早已随着中国瓷器传入欧洲,欧洲工匠再将这些要素(木船、树木、鸟、塔、房子、亭子)等组合起来形成的。
在这个普遍采用的图案背后,流传着一段传奇故事,到19世纪40年代大体定型。早在1840年的《家庭之友》上首先刊载了这个故事,1850年的Litell’s Living Age第25卷上看到了《一个大众熟悉的中国瓷碟图案中的故事》一文,对瓷碟图案上的景物逐一介绍,详细描述一个爱情故事。之后,荷兰学者高罗佩在《大唐狄公案》中专门写到这一《柳园图》(The Willow Pattern,1965年版):
狄公拿起一个盘碟细看,见图案上画着垂柳荫里一幢楼阁,垂柳荫外一条小河,小河上架着一座石桥,石桥下是一翼水亭。桥上一对男女相倚而行,后面追赶着一个拿着棍子的老翁。天上还飞翔着两羽小鸟,河水细浪清晰可辨。
▲欧洲仿青花瓷器上的柳园图
他问陶甘:“这柳园图可有什么传说?”
“至少有十来种不同的传说。老爷。不过最为流行的一种便是说,古时这个遍栽柳树的花园楼阁里住着一个富翁,这富翁只有一个独生女儿。他要将女儿嫁给另一个富翁,然而女儿已经爱上了他家的一个书僮,他们相约双双逃走。富翁闻讯拿着棍子追赶上桥来。有的说后来这一对年轻人在绝望中投河自尽,他们的魂灵变成了天上一对燕子或河里的鸳鸯。有的则说他们预先在水亭下偷偷藏下了一条船,终于成功地逃跑了,在遥远的地方过着幸福的生活。”
高罗佩所谓的“十来种不同的传说”,实际上是西方人对于柳园图的不同传说版本。到20世纪,除了1913年Clara Winslow Weeks编的一本27页的小册子《一个中国瓷盘的故事》外,这个传说也被搬上了舞台和影幕,如1901年的喜剧《柳园记》和1914年的同名无声电影,直到1992年还有相关动画片问世。
那么文章开头霍塞提到的柳园茶馆,究竟是什么地方?豫园湖心亭,就此呼之欲出。那么,“柳园图”与“柳园记”,不论是图案还是故事,究竟从何时开始、又是怎么会与豫园湖心亭联系在一起?
原来,早在19世纪末,阿绮波德·立德夫人来到上海,后来在其《穿蓝色长袍的国度》书中写道:“在上海,最了不起的事情是参观了一个与著名的瓷碟柳园图案颇为相像的茶园。这里有水塘,塘上有忽东忽西的奇特曲桥,还有亭子和假山。”从立德夫人的行文中,可以看出,豫园湖心亭与西方的柳园图案十分相似,在19世纪在沪英美侨民中已是一种“通识”,湖心亭茶馆,也就自然被英美侨民称为“柳园茶馆”。立德夫人初到上海,看到这个传奇故事中的传说现场,自然十分兴奋。
可以想象,当西方游客冲着虚构文学“柳园记”故事,到上海的“柳园茶馆”探访故事发生的所谓“实地”,对了解事情真相的人来说,自然显得十分有趣。文章开头对于霍塞行文中的疑惑也就迎刃而解。
“Willow Pattern”通常译为“柳叶图案”。如果考虑到围绕着这个图案形成的传奇故事,还是译为“柳园图”最为贴切。在西方人眼中,豫园湖心亭的英文名称“Willow Pattern Tea House”,如有必要照英文回译,也可译为“柳园茶馆”。
豫园湖心亭及其周围的景观,无疑是中国园林艺术杰作之一。但是,由于中国与欧洲悠久的陶瓷贸易,以及在欧洲盛行了几乎两个世纪柳园图案,最后形成了一段版本多样的爱情传奇故事,最后附会到了豫园湖心亭这个现场,使它具有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底蕴。坐在湖心亭品茶,中国人谈天说地,看着九曲桥上熙攘的人流,欣赏着豫园风光,绝不会想到,欧美游客在这里驻足,会联想那段在欧美哄传的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在九曲桥上凭吊殉情的男女主人公,抑或祝福这对情侣坐上在湖心亭下停泊的小船幸福远行。
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曾在上海行程中指定要求参观豫园湖心亭。英国女王抑或西方众多“柳园茶馆”爱好者之一,也未可知?
作者:周育民(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编辑制作: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