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全球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讲好中国的品牌故事,提升中国品牌的国际影响力,已成为社会各界备受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新时代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战略高峰论坛”日前在沪举行,多名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中国经济增长转型与品牌战略发展阶段、创新型国家建设视角下的品牌发展挑战等议题展开探讨。
论坛主题为“品牌创新与美好生活”,由上海社会科学院主办,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文化研究中心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品牌建设专业委员会承办。上海大学教授、上海会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敏以苹果手机为例谈到,我们国产手机品牌日益崛起,苹果手机约占世界市场25%不到,“这一市场占有率和国产的华为、小米差距不是很大,但苹果手机的利润率在全球整个手机市场占比85%以上。一个是25%不到,一个85%以上,这是品牌差距。一个苹果手机整机售价400美元,整机80%以上是在中国生产,但作为制造基地,国内拿到的仅仅是9美元,其他除了主要配件之外,390多美元都是在国外。苹果独得256美元。”他感叹,这就是品牌内核爆发的巨大力量。
上海市商务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朱桦说,现在上海中华老字号180家,其中混合所有制44%。但值得思索的是,品牌老字号背后,需要有独有技术、品牌文化内涵、加工生产能力的强大支撑,“光贴牌是没有用的”。
如何从品牌竞争中脱颖而出? 论坛现场,广东品牌研究会会长罗繁明说,现在不少国产商品大多是在同质化环境中生存,在外观设计、理化性能、包装服务、营销手段上相互模仿,以至于产品的技术含量、使用价值逐渐趋同。在同质化竞争中,企业容易陷入价格战和成本战,造成两败俱伤的结果;只有将品牌作为核心竞争力,在品牌战中获取差别利润与价值,才能获得长久的良性发展。
“据研究统计,中国制造五百强企业平均利润在3%,不到世界五百强美国制造企业平均利润的三分之一,说明中国品牌还处于价格的洼地,离价格利润高地还有很大的空间。”罗繁明认为,企业需要依靠品牌和渠道走上差异化发展路线,品牌不但能向顾客传递价值主张,也能为企业品牌所有者和股东创造最好的经济价值,培育品牌忠诚度是营造品牌营商环境的基石。
主旨发言环节,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说,如今经济进入新常态,不应一味追求高速度,应当转而追求高质量;要积极保护企业家精神,为中国品牌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不管是新企业还是百年老字号,都要注重创新,并在传承创新中发掘文化内涵。新科技引领新经济、新产业、新消费已成趋势,百年老字号也要注入科技创新的活力和基因。”
如今,上海正从“大码头”升级为国际品牌的生长基地和集散地。面临新媒体传播进入个性化需求、定制传播和“刷脸“时代,何建华提议,在上海乃至全国建立强大的品牌国际化传媒集团,对品牌进行专业化、智能化、精准化传播。“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打响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战略。上海本身就是一座品牌城市,用著名品牌参与全球化竞争,才能行稳致远。”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