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87版《红楼梦》电视剧是好几代观众心中的经典
说《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恐怕没有人会否认。可它到底伟大在哪里?“文学史上,一般把《红楼梦》都归为古典小说,但《红楼梦》的意义还不止于此。西方人的现代小说,大约是从《堂吉诃德》或者《包法利夫人》开始,但中国的现代小说应该是从《红楼梦》开始。”日前,作家白先勇亮相上海“全季·人文大赏”系列活动,与读者分享他眼中的“红楼”魅力。
白先勇常常拿《红楼梦》和西方文学做对比,发现它的现代性不输于任何现代西方经典小说,比如象征、寓言、魔幻等手法,《红楼梦》里都有,甚至是弗洛伊德的现代心理分析,《红楼梦》也运用得娴熟生动——虽然它写于18世纪,却是超时代的。
比如,现代主义手法里有个重要元素是象征主义,而《红楼梦》某种程度上就是象征主义小说,它的宇宙是神话的、象征的、超现实的,像太虚幻境、女娲、和尚、道士;但另一方面是写实的,比如贾府大观园。
“了不起的是,写实写得最深刻的时候也是象征的。吃一道菜有象征,一件衣服有象征,两块手帕也有象征,各种东西背后的意涵一层又一层。”白先勇说,从写作角度来看,《红楼梦》的现代性是惊人的。
在大学教读《红楼梦》时,白先勇是位严格的老师,不准学生偷懒,看大纲也不行,一定要从头细读一次,他的学生不仅有中文系的,还有工科、理科、医科、社会科学的学生一大堆,一开就开了三个学期。“我80多岁了,但发现不少年轻人都不关心这些古典文学,大学生不读《红楼梦》那还得了!?这也是我重回校园教课的一个动力。”
▲导演李少红的新版《红楼梦》电视剧曾引起热议不断
“西方有很美的东西,但不见得适合中国,中国美的东西要把它召唤回来。”白先勇希望,年轻的一代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那些很美的经典再次产生热爱,让它传承下去,而不是像活化石般死死地摆在那里。
在他看来,“美”字很要紧,是超越文化、超越语言、超越地域的。“我一生中,有两本古典著作对我影响最深,一是《牡丹亭》,一是《红楼梦》。刚好这两本书我都做了一点事情:《牡丹亭》,我替它‘还魂’一次;《红楼梦》,我替它做了一个小小的注解。”
对于一生中该读几次《红楼梦》,他以自己为例:“我20多岁看一次,后来30至40岁,50至60岁,一直看到现在,也只是读懂了七八成。”白先勇说,这本书是天书,太多的玄机,人情世故,“参透自己的人生经验,慢慢地才能多读懂一些,所以要看好几次,每一次看,都有不同的领会。”
除了出书,白先勇透露在教育方面会进行更多探索,比如在更多的大学、中学里教《红楼梦》。“念过《红楼梦》,而且念通《红楼梦》的人,和完全没念过的人相比,对于中国人的哲学、处世道理的理解,会很不一样。”
“《红楼梦》文本的本性是开放的,曹雪芹有很多欲说还休的东西。越是伟大的作家,他的人生况味和心灵困惑就越多,《红楼梦》正是曹雪芹人生况味的叙述,是他心魔的释放。但他并未完全释放。”
▲白先勇、宁宗一、吴新雷、胡文彬、郝誉翔、朱嘉雯等在“全季·人文大赏”论坛解读《红楼梦》
自诞生后,《红楼梦》经历了曲折的版本流传,此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四大名著珍藏版”,其中《红楼梦》署名为“曹雪芹著,无名氏续”,曾引发读者关注。在“全季·人文大赏”系列活动的论坛上,白先勇与国内多名学者也谈到了这一话题。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吴新雷,是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他说,新世纪以来,“高鹗续书”说已被纷纷质疑。早在200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就特别写明前80回“曹雪芹著”,后40回“无名氏续”。不久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了程乙本为底本的《红楼梦》,更爽快注明“曹雪芹著”,连“无名氏续”也没有。业内有声音谈到,现在还无法确凿证明后40回一定是曹雪芹留下的,只能暂用“无名氏续”,期待后续研究作出解答。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红楼梦学会顾问胡文彬,从文献学和历史学角度,肯定了程伟元、高鹗在《红楼梦》的成书史、传播史上的地位。他说,从程伟元的序、高鹗的序和引言,可以确定程本出版是由程伟元出资和主持的,高鹗仅仅协助工作,而且120回《红楼梦》的原稿,是程伟元在20年间搜集的,差不多是110回左右的篇幅。“如果舍去这两篇序和引言去谈《红楼梦》续书的作者,谈流传史,是不公平的。至于说高鹗是后40回的续书者,完全是误读误传。高鹗生在乾隆二十三年,他还有一段时间在边塞做幕僚或教师,他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那份文学才能。为什么今天还要赖着给高鹗按上这个头衔呢?”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日前出版
除了《红楼梦》,昆曲是白先勇生命中的重要底色。1987年白先勇受邀到复旦做访问学者,在上海昆剧院看完全本《长生殿》,动心起念:“这么了不起的艺术一定不能让它衰微下去。”昆曲的词藻美,唱腔美,音乐美,婉转缠绵,一唱三叹,是江南文化的代表。白先勇把昆曲归结为两个字:一个是“美”,一个是“情”。他本来担心年轻人不看昆曲,但在台北、上海、北京、香港、西安等多地巡演后,发现并非如此。到美国巡演之后,伯克莱大学马上开设了昆曲课。
▲全季携手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邀请高校学生演绎校园传承版《牡丹亭》
<<<<延伸阅读白先勇:为什么我们要看《红楼梦》?
1、视野(vision)之宽阔
它比同时期的文学作品,要深刻得多,尤其是小说技巧也是空前的。其实很多作家,第一口奶就是《红楼梦》。书中这么多人物,没有两个是相同的,即使个性、样貌相似,如晴雯和黛玉,但晴雯就是晴雯,黛玉就是黛玉。人物塑造(characterization)非常丰富,对话精彩,每个人讲话有他自己的身份语气,完全是个人化的——从最高辈分的贾母、贾政到下面的平儿、莺儿,甚至金钏儿、玉钏儿、小红这些小丫头都有自己的个性。
2、文字丰富华丽,结合了诗词歌赋
这种手法非常现代的。《红楼梦》有儒释道三种思想在里面,用各种具体的方式,人物、故事、情节、诗词等显示出来。
芳官唱的这段:“翠凤毛翎扎帚叉,闲踏天门扫落花。您看那风起玉尘沙。猛可的那一层云下,抵多少门外即天涯。您再休要剑斩黄龙一线儿差,再休向东老贫穷卖酒家。您与俺眼向云霞。洞宾呵,您得了人可便早些儿回话;若迟呵,错教人留恨碧桃花。”
也就是道家浮生若梦的主题。后来芳官被贾府赶出去,到水月庵当小尼姑,最后还被卖掉。所以唱这个等于唱了她自己,原来是黄粱一梦,这首曲其实也点到她自己的命运。
3、观点(point of view)随时转换
像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刘姥姥的看法,黛玉进大观园是黛玉的看法,贾政领了一批清客游大观园,又是另一种看法,灵活运用每个人的观点来写大观园。
如果客观地描写大观园,写不清的。非要用刘姥姥的眼睛,所以刘姥姥进大观园,变成一个经典之作。
用她的观点进入大观园时,我们也变成刘姥姥了,看见大观园就好像看到Disneyland一样这么新鲜。
如果不是用刘姥姥来写,换一个人来写,大观园就写得不那么活了。
4、草蛇灰线,伏笔千里
一红一绿的汗巾子到了最后,又合在一起,这两条汗巾子很早就埋伏好了。
像宝玉赠给黛玉的旧手帕,有一次黛玉无意间看到,泪珠就掉在手帕上了,到最后,黛玉一扔,火焰烧起来,发挥了它的功用。这几块手帕也是,老早已经埋伏好了。
还有一开始,焦大把那贾珍这些不争气的后辈都骂了一顿,到了最后抄家,他又出来了。
这伏笔很要紧的,这样前后对照起来,力量就出来了。
《红楼梦》的语言是白话文跟文言文相间,用得非常恰当,用重彩下笔写王熙凤,用重彩下笔写贾府的气派。最后对照贾府衰败、王熙凤死时的凄惨,一盛一衰,就是主题。
5、神话架构跟写实架构互相对照
太虚幻境跟大观园有非常丰富的象征意义,如太虚幻境的十二支《红楼梦》曲子,也是大观园十二金钗的命运。整个架构恢宏,“那个太虚幻境里,春花永远不会谢,仙子永远不会老,因为时间是停顿的,无穷无尽没有时间,停顿在永远的春天。”
大观园不同,大观园有春夏秋冬,时间是移动的,时间会毁灭一切,最后必定是崩溃的命运。
所以宝玉等少男少女的童年,只有短暂的几年,仙境是暂时的;他们慢慢长大,到了时候,“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须寻各自门”,百花不管多么鲜艳,都挨不过秋天。
秋后百花淍零,晴雯死了,黛玉死了,迎春嫁了死了,探春远嫁,惜春当尼姑去了,大观园,散掉了。
大观园的盛衰,也就是宁国府、荣国府的盛衰,也就是人生春夏秋冬的过程。
6、哲学内涵丰富
曹雪芹不是在写哲学论文,而是以小说的方式,把中国人三种哲学思想生动表现出来了。
我们常常讲,中国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儒家,要奋斗、奋发地念书,然后求功名等;到了中年,大概受了一些打击,有所超脱了,那时候是道家;到了晚年,真正悟道了,这时是佛家。
以前有名的文人,王维、苏东坡、汤显祖,他们的历程大概都是如此。
《红楼梦》把这三种哲学源流说得如此动人,不偏不倚。最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的超脱境界,使得人生有所了悟,又高了一层。
▲白先勇日前做客太湖大学堂 “书香中国 经典世界”讲座
白先勇一直记得甘肃张掖一座古寺的对联写着:“天地同流,眼底群生皆赤子。古今一梦,人间几度续黄粱”
这与《红楼梦》颇多呼应。曹雪芹以大悲之心看人间事,所以他这本书非常宽容。天地同流这么大的宇宙,他看到的都是赤子,“古今一梦”,我们又做了多少次的黄粱梦?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