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共同庆生
“霓裳雅韵·兰庭芳菲”上海昆剧团建团40周年系列演出的首场演出庆祝晚会,昨晚在上海大剧院落幕。今天一早,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上海文艺会堂,参与“不忘本来,立足当下,面向未来”——上海昆剧团建团40周年研讨会,为“永远在路上”的上海昆剧团“点赞”。
回忆过去40年艰辛历程,昆曲人耐住寂寞坚守舞台,迎来最幸福时代,书写昆曲在今天的姹紫嫣红——“五班三代”的大家庭,攒下数百出折子戏,缔造“临川四梦”、《长生殿》海内外巡演的票房纪录。一如昨晚演出结尾,“昆曲人永远不放弃,永远不停歇,我们在路上,明天一定会更美好。”在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上海昆剧团团长谷好好的带领下,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百余位演职人员以不停奔跑的状态呼应演出主题———我们在路上。
▲李蔷华坐轮椅上台,回忆俞振飞心系上海昆剧团建团的点滴,俞门弟子蔡正仁推轮椅而出
研讨会上,专家用回忆串起上昆40年走过的斐然成绩。1987年,上昆在京20天,共计演出17场,场场爆满,在北京文艺界引发轰动。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杂志原主编赓续华动情回忆:时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的曹禺,特别出席相关会议,盛赞‘上昆是第一流的剧团,第一流的演员,第一流的剧目,第一流的演出’。”曹禺的看法得到文艺评论界的一致认同,于是有了第四届中国戏剧梅花奖上,蔡正仁、岳美缇、华文漪、计镇华、王芝泉五位艺术家“摘梅成功”。
▲计镇华、刘异龙表演《十五贯·访测》片段,也是40年前上昆的建团公演剧目
▲上昆两位“白玉兰奖”获得者“昆五班”卫立、蒋珂表演《南柯梦记》片段
经典在延续,他们的学生——“昆三班”谷好好、张军、黎安、吴双、沈昳丽,也陆续获得梅花奖,延续着“梅开五福”的傲人成绩。而在这个过程中,作为舞台上的中流砥柱,他们几乎每人都有了自己的代表作:《景阳钟》《川上吟》《紫钗记》……展示了上昆“固本开新”意识,完成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上昆两位“梅花奖”、“白玉兰奖”获得者黎安、沈昳丽表演《紫钗记》片段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蔡正仁联袂登台演唱【醉花阴】“风调雨顺”
“作为戏剧学院老师,总要推荐学生去看戏。如果推荐戏曲,必然先推荐看昆曲。”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叶长海的一句话,道出昆曲在中国戏曲发展历史上的重要地位。而在推荐剧目中,上昆从最初的《牡丹亭》,到后来整理的全本《长生殿》,再到即将上演的《琵琶记》,涵盖了戏曲各个时代的重要作品。上海京昆艺术咨询委员会主任马博敏感慨:“全国都在演《牡丹亭》,但上昆有各种版本的《牡丹亭》,五班三代版、经典版、俞言版。”正是有了人才与传承不断档的优势,才有了戏曲舞台上的独一无二。
▲俞门弟子、资深曲家顾铁华与100名“昆曲跟我学”学员演唱《牡丹亭》片段
世新大学讲座教授、台湾大学特聘研究讲座教授曾永义与上昆结缘28年。在上世纪90年代,他与同伴来上海看昆曲。他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惊艳”之感。激动之余,他立志把昆曲带到了宝岛台湾。数十年过去,如今宝岛台湾已有数百位昆曲学员,而他与同伴不仅合作录制了全国各昆曲艺术家演出的135出经典剧目,还编纂了昆曲辞典。
接下来的五天里,系列演出还将继续。上海大剧院还将有两场经典折子戏、一场京昆武戏专场、明星版《长生殿》和明星反串版《牡丹亭》陆续与观众见面。
编辑制作:李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