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X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站在 猎鹰 9 号火箭旁
今天早晨,SpaceX 重型猎鹰火箭成功发射的消息刷爆了朋友圈,也让人们见识了“理科生浪漫起来分分钟完爆文科男”——重型猎鹰发射前几天,SpaceX和特斯拉公司的创始人马斯克,已经开始在推特上为他的太空艺术大片造势,发了几张复古太空海报,配上情怀十足的四个字:
火星,等我。
埃隆·马斯克,关心火星议题已经很久了。“我宁愿死在火星上,但是当然不是一头撞死”是他的豪言。如今他离七年前的承诺又近了一步。
事实上,马斯克原本希望把生态饲养箱送到火星,试验人类是否可以离开地球生活,后来才成立 SpaceX。那是在马斯克卖掉在线支付公司 PayPal 之后,当时他手头上有足以进行实验的资金。不过他很快发现并没有适用的飞船来载运他本人与他的实验设施,于是他决定要建造自己的飞船。
马斯克送人类上火星的构想,并不是小小的登陆派对,“几面旗子和几个脚印” 那种规模,而是在2100年之前创造出一个庞大的能够自给自足的移民点。这位“霸道总裁”的愿景是“新世界”,或许有点像最早的美国,人们可以前去开创新生活,建立新市镇,挖铁矿,甚至开一家香味扑鼻的披萨店。
▲特斯拉跑车
“未来几十年内,我计划到火星旅游并定居。如果你热衷与众不同的体验,我希望有一天也能带你上火星。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像科幻小说,但其实不然。我当初设定的太空探索目标看似不切实际,但我为此创建的公司,现在已经可以运送货品到国际空间站了。我们正在争取授权,期望在未来几年内将人员送到国际空间站。不久前,把好奇号这样的火星车送上火星,听起来也很像科幻小说,但它传送回来的照片和发现却成了现实。”
马斯克为何如此着迷火星?我们整理了一份书单,看看他眼中的“诗与远方”。
▲马克·考夫曼《火星零距离》由马斯克赞助出版并作序,日前由未读引进国内
以下部分摘自马斯克序言:
我们探索太空不过十多年。我卖掉盈利丰厚的公司,朋友问我接下来要做什么。我告诉他,我一直对太空探索和星际旅游很感兴趣,但这个梦想有点遥远,因为当时还没什么明确的渠道,可以让个人参与太空探索。
我们更深入地聊了一下,一致认为探索宇宙的下个目标是火星。人类应该去火星旅行,而且在我们有生之年就可以做到。于是,我开始上网搜寻进行中的火星探测任务,但除了 NASA 的长期计划,什么也没找到。
我非常惊讶,太不可思议了:这么重大的机会竟然被忽略了。我继续抽丝剥茧。我发现我们之所以没有前往火星的打算,是因为火箭的技术成本太高了。根据1989年的估算,载人火星任务成本达5000亿美元,使梦想上火星的人望而却步。
因此,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学习火箭科学知识、走访世界各地相关领域的专家,并重新思考制造火箭和太空舱的方法。SpaceX 就这样诞生了。通过降低火箭成本,同时提升大众对私人企业参与太空探索的信任,SpaceX 和类似的企业努力拉近我们与火星的距离。NASA 的角色虽然仍是无可取代,但我们也该多方发展新的想法。
方法之一就是设计可重复使用的火箭,以及和我们的飞龙号一样的系列太空舱。另外还可以在不牺牲动力的前提下,减轻火箭重量,并重新规划火箭燃料,以相同的资金创造更大的动力。只有不断突破,创造新的太空旅游模式,才会有更多的人登陆火星,将火星打造成适宜居住的地方。
美国航天员曾六度登月,却没有再进一步探索。但我的目标是到火星定居,享受星际的生活。这将开启新一波移民潮,全面颠覆我们的认知,好比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英国开辟詹姆斯镇屯垦区,也如同莱特兄弟首次飞上天,阿波罗11号成功登陆月球,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漫步。
前往火星是一项伟大的成就,但短暂拜访这颗星球并不足以自豪,不去则已,一去就一定要做出一些成就。每次想到去火星,我想到的是建造塞满太空食品的温室、铁矿石精炼厂,还有披萨店。未来数十年内,送大批移民到火星拓荒定居,虽非必然却极有可能。工程设计和飞船制造再困难,都不是我们最大的挑战,真正的挑战在于确保大家持续重视火星计划,而这个目标只有在全民支持下才有可能实现。您可以想象自己的孩子、孩子的朋友或子女有朝一日到火星上旅游,甚至定居。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解密马斯克的工作观
经出版方授权,整理摘选了如下书摘:
改变这个世界的想法压垮了马斯克。有时,当你遇到马斯克的时候,他看起来筋疲力尽。他没有眼袋,但他的眼眶深陷。在最糟糕的时候,他连续几个星期睡眠不足,眼睛看起来都陷入头骨里面去了。马斯克的体重随着压力的大小上下浮动,当他劳累过度时波动往往会更明显一些。有趣的是,他总是喜欢谈论人类的生存,但他从不关注这种生活方式对自己身体健康的影响。“早在埃隆开始创业的时候,他就已经得出了结论,那就是‘生命是短暂的’,”斯特劳贝尔说,“如果你真的意识到这一点,你就会知道,活着的时候越努力工作越好。”
忍受痛苦一直是马斯克的必修课。学校同学的凌辱折磨让他很头疼,他的父亲过去会和他玩一些严酷的心理游戏,长大后马斯克会用工作麻痹自己,他总是超时工作,而且总把工作日程安排到紧迫不堪,强迫自己不断迈上新台阶。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对于他来说毫无意义。对于马斯克来说,工作就是生活,他的妻子和孩子会配合他的人生大戏。
“我是个好爸爸,”马斯克说,“我一个星期里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和他们在一起,我出门的时候还会带上他们。最近,我们去了摩纳哥,观看一级方程式赛车锦标赛,和摩纳哥王子与王妃一起游玩。这对孩子们来说很普通,他们已经玩腻了。他们逐渐长大,有了很多不同寻常的经历,但在他们足够成熟之前,不会意识到这些经历有多么不同寻常。这些只是他们的经历而已。他们有很好的就餐礼仪。”
马斯克的孩子们没有吃过他那样的苦,这让他觉得很苦恼。他觉得吃苦帮助他成为现在的自己,给了他额外的力量和意志。“他们应该在学校吃点苦,但现在的学校太保护学生了,”他说,“如果你吼了谁一声,你就会被赶回家。在我读书那时,如果谁给了你一拳,没有出血的话,那都不算事儿。就算出了一点点血,不是很多,也没事。我能做什么呢?给他们吃点苦?该怎么做?我最多就是限制他们打电子游戏的时间,因为他们总想没日没夜地玩。我定的规矩是,他们看书的时间必须比打游戏的时间多。他们也不能玩特别愚蠢的电子游戏。他们最近下载了一个游戏,好像叫‘饼干’还是什么的,只要点击那块饼干就行,跟心理学101 实验差不多。我命令他们把这个游戏删了。他们只好去玩‘疯狂高尔夫’,它类似于‘笨鸟先飞’,但至少里面还涉及一点物理学知识。”
▲《在火星上退休:伊隆·马斯克传》披露了马斯克生活化的一面
其实,马斯克是复杂的综合体。作为一个连续离婚者,他被前妻爆料“大男子主义”,被第二任妻子形容为“站在悬崖边上的男人”。
2008年,伊隆·马斯克面临着最严重的事业危机。3家公司的状况,急转直下。每一天都很难捱。 看不到一点曙光。
每天十点钟以前,他从没赶回过家,他的车还停在办公楼的停车场。“我的生活,基本上,就是工作,孩子,老婆,吃饭,睡觉。”2008年,是“我一生中最糟糕的一年”。伊隆被成堆的困窘围剿,他“每天十几个小时十几个小时连续发疯似地工作。从拼命工作转为疯狂工作。” 他疲惫了一天,回到家,精疲力尽,倒头就睡。
(当时的妻子)贾斯丁感觉他成了“一位以工作为中心的人”,根本不顾家,叫醒他,和他争吵。“我觉得受到了冷落,感觉自己像个花瓶。”她历数着自己带五个孩子的难处,一次次地对他说,“我不是你的雇员。”
“如果你是我的雇员”,他说,“我一定会把你炒掉。”
她约了心理咨询医生,让他和她一起去看挽救婚姻的心理医生。那时他的两家公司都面临着倒闭,面对巨大的压力,他忙得焦头烂额,但他为了挽救婚姻,同意和她一起去心理咨询。他根本没有时间,但是他挤出时间,和她定时去见心理医生。
一个月,三个疗程后,他向她发出了最后通牒:要么今天就解决婚姻问题,要么明天离婚。他说,“我们的现状在我看来没有问题,所以,你应该也没什么问题。”她说,“需要改变的是你。”
第二天早晨,他提出离婚诉讼。她脑中顿时一片麻木。
离婚后的贾斯丁并撰写了博客。“他可以忍受一切,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几乎任何人。 他是个大男人,意志坚强。他像一只熊,他可以俏皮,风趣,在你身边欢蹦乱跳,但最终你还是对付一只熊。”
====
马斯克常在科幻小说《银河系搭车客指南》中寻求安慰,他发现一句话,“不要恐慌”(Don't panic)。“如果你让你的情绪操控一切,你的决定会被恐慌所操控,那样做出的决定,会让你后悔。”
巧合的是,就在今天,马斯克将他的红色特斯拉跑车送上太空,并在车内多处致敬自己挚爱的《银河系搭车客指南》,跑车中控显示屏上正是那句“不要恐慌”。
编辑: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