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祯希
小说《锦绣未央》抄袭案,近日又有了新进展。2月15日,案件在北京市朝阳区法院酒仙桥法庭进行证据交换。11位维权作者进行首轮举证,并要求《锦绣未央》原著作者秦简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200余万元以及维权合理支出,并停止实体书销售。
事实上,早在2013年,在网络小说《庶女有毒》还未改名为《锦绣未央》时,就被爆大规模抄袭。而这样一部作品,却能够成为大IP,登上极具影响力的平台播放,并且收获巨大的收视效益,这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值得玩味的现象。
“抄袭是很多大IP‘原罪’,唯利是图是很多影视公司的‘原罪’,这两种‘原罪’凑在一起,就导致大量抄袭作品大行其道,招摇过市。”面对大量的热门IP剧“越抄越火,越火越抄”的畸形现状,剧评人李星文如是说。
面对资本的进入,网络小说做好准备了吗
“面对资本的进入,网络小说真的做好准备了吗?”这是对网络小说有所关注的电视人共有的疑惑。抄袭一直是网络小说面对的一大争议。《锦绣未央》便是最典型的例子。
早在2013年,小说《锦绣未央》就被网友举报存在大量抄袭片段,甚至有志愿者团队使用“调色盘”将《锦绣未央》涉及抄袭的部分与被抄袭的文本做比对,并将这一证据公布到网上。该事件曾一度引发网络论战,而连载《锦绣未央》的潇湘书院也不得不发布声明,表示已经联系作者让其“删除借鉴部分的语言”,甚至取消了秦简在该网站上的顶级推荐资源。因为巨大的争议,小说《锦绣未央》涉嫌抄袭一事,被列为2013年网络文学圈的“十大事件”之一。
然而,这一“前科”却淹没在资本对IP的巨大热情之中。2016年根据小说 《锦绣未央》 改编的同名电视剧播出,成了不折不扣的“爆款”,不但由唐嫣、罗晋等人气偶像出演,还登上了两大卫视平台。播出后收视率屡屡破2,网络播放量也以亿级领跑。不仅如此,像所有大IP一样,《锦绣未央》也获得了产业链式开发,同名漫画和同名手机游戏相继推出。
可以说正是电视剧的火爆,让抄袭事件成了全民关注的焦点。被告上法庭的《锦绣未央》涉嫌侵权的作品共11部,包括《公子无耻》《啸剑指江山》《斗锦堂》《一斛珠》《庶女生存手册》《重生之药香》等,都是颇有名气的网络小说。在2月15日的证据交换现场,有媒体曝出,《锦绣未央》涉嫌被抄袭最多的一部小说,仅语句相同的就有540句。
为什么某些改编成电视剧的网络小说被指抄袭? 这种“先天不足”可能与网络小说的发展形态有关。一方面,某些网络小说凭借极致的类型化与传统文学差异竞争,而各种类型从元素到情节都已形成了固定的套路。另一方面,网络文学强调互动性与伴随感,要维持热度必须每天更新,所谓“借鉴”便成了流水线式生产的捷径。秦简就曾在被指抄袭后发文称:“写《庶女有毒》(即《锦绣未央》)的时候,我拼命试图向所有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连载270万字,每天不停得写。坚持万更,写到晕倒进医院为止。”
改编涉抄袭作品反而能自带热度,省去宣传经费
“涉抄袭作品反而能自带热度,轻易就能霸占热搜排行榜,还省去了宣传费。”一位为《锦绣未央》侵权举证的志愿者,曾被这样一番说辞震惊。
“本来知名度就是大IP的价值所在,‘抄袭’自然也变为一种炒作方式。”在编剧余飞看来,过去选择文本时,影视公司更注重内容本身的价值,也很少会去查有没有抄袭,因为过去的抄袭成本实在太高,会让写作者身败名裂。但如今由于资本的强势,却硬是将改编炒成了IP,甚至成为乱象聚集之地。
的确,目前的侵权成本并不高,而且与之相反,维权会消耗巨大的人力、时间成本。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如今动辄千万甚至上亿的IP剧投资成本面前,侵权案就算最终赢了,获得的赔偿仍十分有限;此外寻找侵权证据、等待审判流程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成本也十分巨大,所以不少被侵权者在一开始就会放弃维权,还有的则迫于经济压力不了了之。事实上,《锦绣未央》光是寻找证据就用了近三年时间,而要将来自全国各地被侵权的网文作家聚集到一起,又是一项大工程。
影视市场将内容品质与宣传炒作本末倒置,这恐怕是使用侵权文本所折射的更深层问题,也是这一事件引发极大关注的公共心理动因。2015年,某网络影视集团副总便在一个影视剧论坛现场放言:“现在没有IP就没法拍电影。”甚至展望了一种新编剧模式———请IP的贴吧吧主和无数的同人小说作者,最优秀的挑十个组成一个小组,不断写故事。最后,哪个人写得最好,给奖金。似乎与高调的明星与无孔不入的轰炸式宣传相比,影视剧最初的文本反而成了最不被重视的环节,可以被毫不犹豫地置于业余流水线之上。
但在李星文看来,拼贴IP当道的现象不会长久。“首先。这种态度不会出好作品;其次,抄袭是个‘大是大非’的问题,原作者,大众、业内人士都会来制止,当这种聚力让抄袭成本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停止了。”从这点上看 《锦绣未央》 案件的出现也许开了一个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