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知名品牌实体书店几乎都在上海开设了分店。西西弗书店去年底在上海七宝开设了分店,并计划继续增开新店。(书店方供图)
本报记者 许旸
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市新闻出版(版权)工作会议获悉:沪上目前约有2200家拥有发行许可证的实体书店和发行企业,国内知名品牌实体书店几乎都花落沪上,在上海开设了分店。今年,申城还将新增近20余家各种类型的实体书店。
会议还透露了一组相关信息:沪上共计198种出版物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出版规划,占全国总数的9.12%,保持了在全国长期规划项目上的领先地位;上海数字出版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约883亿元,同比增长18%。
实体书店回暖,扩张势头不减
最近几年,实体书店回暖,成为沪上公共文化空间的亮丽风景线。眼下,全国较具影响力的品牌书店纷纷在沪开设门店,如江苏的大众书局、浙江的博库书城、北京的蒲蒲兰、重庆的西西弗、四川的言几又、广州的方所等,甚至连日本的无印良品也在上海开了书店。不少品牌书店2017年在沪扩张势头依旧不减,据不完全统计,年内将有近20家中大体量实体书店开出。在资深出版人士看来,这既得益于上海政府层面对实体书店的扶持政策,也凸显了上海整体较为活跃的阅读氛围。近日,上海市 《扶持本市实体书店发展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完成,正征求各方意见。
国内品牌中驻沪步伐最快的当属言几又书店,今年4月将开出2家新店,分别位于虹桥天地和长宁来福士,面积各达2000平方米和3200平方米,此后还将继续增开。大众书局年内将新增3家门店,方所也计划在浦东开出6000平方米的综合书店。除了国内知名实体书店在沪快速增设新门店,上海本土也涌现了钟书阁、大隐书局、上海三联书店、半层书店、好久不见书店、曦潮校园书店等各具鲜明特色的书店品牌,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创新经营和服务理念,为行业复苏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大隐书局今年将新开2至4家门店,500平方米以下的是书店,依旧叫大隐书局;500平方米以上叫大隐精舍,功能更复合,融合了书院、剧场、艺廊、古琴茶道等功能。
有学者谈到,很长一段时间,书店被卖场的单一角色所遮蔽,深陷价格战泥淖,如今实体书店更多地被视为阅读掌灯者、文化价值的发酵器,以体验感、多元化经营、高附加值全产业链等要素打造核心竞争力,赢得读者青睐。不少书店除了每年从60多万种新书中精挑细选好书之外,还提供一系列个性化阅读服务。比如钟书阁专门打造“私密书架”保存读者在店内购买的图书,以专属书架满足一些读者“做书店小老板的梦想”,还以“上门打造书房”服务增加黏性。一批书店正不断拓展上海的书香版图,变身促进培育城市文化空间不可或缺的力量。
以图书出版支持学术研究与科研创新
在业内看来,实体书店的蓬勃发展,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上海出版市场的活力。记者昨天还从会上获悉,2016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上海出版单位共获得32个项目资助,占总数的8.5%。此外,沪上24个项目被列为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出版单位近年来注重培育原创力,以图书出版来支持人文社科学术研究、科研创新和文艺创作。去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9卷本《中国近代经济地理》 历时8年编纂出齐,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当代中国心理科学文库》 《百年中医史》《中国火药史》 《现代医学影像学》 等一批原创力作出版。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精准医学”出版工程聚焦科技前沿,汇集诸多开创性研究成果,正在推进中。去年,上海新创办了 《当代舞蹈艺术研究 (中英文)》 《建成遗产 (英文)》 《亚洲泌尿外科杂志 (英文)》《地下空间 (英文)》 《光子学研究 (英文)》 等学术期刊,颇受业内瞩目。
上海图书“走出去”也有新进展。去年,上海有30个向周边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图书版权的项目获得资助,“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资助了5种图书,越南文、日文和塞尔维亚文作品首次入选。
数字出版首超印刷行业
目前,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加速融合。会议透露,初步统计,2016年上海新闻出版各行业总计实现营业收入约1962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数字出版继续快速增长,实现营业收入约883亿元,同比增长18%,首次超过印刷行业的833亿元,成为上海新闻出版第一大产业,占比超过45%。
在数字出版几大板块中,去年上海网络文学营收23亿元,增长28%;网络游戏573亿元,增长14.8%,全国市场占有率保持在三分之一以上;张江国家数字出版基地410亿元,同比增长18.5%。数字出版较大幅度的增长,也抵消了传统行业营业收入下降或增长滞缓对新闻出版产业的整体影响。
有专家提到,数字出版产业持续快速发展,是技术革命、消费变化等交互作用之下的大趋势。要保持网络文学、网络游戏在全国的领先地位,也要关注从网络游戏衍生出来的电子竞技等新行业的发展,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2016年全国约有3800款国产游戏获批,上海占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