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寒意席卷申城,对于乐迷来说却暖意涌动。来自9个国家的9支世界乐坛劲旅接下来将齐聚浦江两岸,音乐舞台持续升温。
从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以威尔第歌剧《西蒙·波卡涅拉》与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登陆东方艺术中心,到德累斯顿爱乐乐团、捷克爱乐乐团相继到来,直至明年1月,柴可夫斯基交响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匈牙利国家爱乐乐团、波兰华沙交响乐团、乌克兰国家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等将先后登场。其中还有美国旧金山交响乐团由乐团总监、指挥家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携手中国钢琴家王羽佳,献演第十八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闭幕式,堪称重磅来袭。
近年来,世界名团频繁访沪远不是第一次,从他们一个接一个的到访中,可以看到上海古典乐文化生活的繁荣发展。上海乐迷甚至已经不再为一个顶级团的到来欢呼雀跃,因为在各剧场的努力下,“世界名团来沪”已经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常态,成为乐迷们生活的一部分。
是什么吸引世界名团频繁来沪
在即将和已经来沪的9支乐团中,旧金山交响、阿姆斯特丹、捷克爱乐、英国皇家、柴可夫斯基和华沙都是乐评人一致推荐、不容错过的一流团。
记者采访了其中几位乐团的音乐总监和指挥,他们中有的是首次率团来沪,有的则是老朋友了,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上海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提到他们眼看着同级别乐团来到这座城市,觉得自己也不能“落下”。不止一次,这些乐团负责人对上海乐迷的素质竖起大拇指,说这是个台上台下能产生共鸣的城市。
几天前,就在捷克国庆日当天,刚度过70岁生日的捷克爱乐乐团音乐总监基里·贝洛拉维克率团来到上海,为乐迷绘制了一幅以斯美塔那和德沃夏克为代表的捷克作曲家群像。记者在演出现场看到,观众屏息凝神欣赏音乐会,没有人拿手机拍照,更别说在不该鼓掌的乐章间隙发声,剧场中凝神屏息的气场与乐声美妙地交融。
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认为,上海乃至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也是名团频繁到访的原因之一,旧金山交响乐团的来沪史也佐证了这个观点。
如今位列美国十大交响乐团之一的旧金山交响乐团,在指挥家迈克尔·蒂尔森·托马斯 (以下简称“MTT”)1995年出任音乐总监之前,名不见经传。短短20年间,MTT率团出征欧洲、亚洲等地,以斯特拉文斯基和科普兰的作品为旧金山交响乐团赢得了格莱美等多项大奖,确立了该团世界顶尖的声誉。这支老牌交响乐团,无论从演出场次还是售票情况来说,在美国都是数一数二的,这不仅是因为它有一个合作多年的总监给乐团打上了鲜明的烙印、形成了固定的观众群;更是因为旧金山的高消费指数———相比同样风头正劲的洛杉矶爱乐,在旧金山付钱欣赏古典乐的人更多。
上海也是同样,随着城市经济水平的日益提升,买票进剧院的市民越来越多,市场进入优质演出人气旺的良性循环。
“来了多少”之外,更重要是“演了什么”
除知名乐团来得多之外,演出曲目上也能真正看出门道。乐评人李严欢说,近年来,大型和冷门作品的频繁出现,不仅是对上海观众欣赏水平的肯定,也是真正与国际接轨。
2009年,海汀克带芝加哥交响乐团来演80分钟马勒 《第六交响曲》,整场不设中场休息;2015年,杜达梅尔率洛杉矶爱乐再演马六;到此次旧金山交响乐团将带来长达70分钟的布鲁克纳交响曲……
乐团会选择这么长时间的作品本身,就是对观众的信任,经过这些年的磨练,长时间的大型作品完全“吓”不倒上海乐迷。
越来越多的乐团甚至一改过去演出耳熟能详的作品,挑战冷门作品甚至是当代音乐,把国际上最新的音乐带进上海。这些“时代的声音”在普及古典乐的同时也打通了乐迷的“任督二脉”。旧金山交响乐团即将首演乐团委约中国作曲家盛宗亮创作的 《红楼梦》 序曲和MTT的作品 《艾格尼斯之音》;明年1月,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将演出贝尔格 《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将第一次由国外乐团在沪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