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左翼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报讯 (记者李婷)20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兴起。这场文化运动有力地回击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是中国共产党开始有组织、有纲领地领导文化思想战线斗争的一个标志,书写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化工作的辉煌一页。为还原这段历史,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联手上海鲁迅纪念馆策划推进上海左翼研究项目。记者昨天获悉,上海左翼文化研究丛书第一辑已出齐,填补了左翼文化研究的不少空白。
第一辑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共有5册,分别是孔海珠的 《“文总”与左翼文化运动》、王锡荣的 《“左联”与左翼文学运动》、乔丽华的《“美联”与左翼美术运动》、曹树钧的 《“剧联”与左翼戏剧运动》、吴海勇的 《“电影小组”与左翼电影运动》。其中,《“文总”与左翼文化运动》 一书中披露的鲜为人知的 《文报》 杂志,为研究左翼文化的组织活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切实的史料依据。
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化获得了迅猛发展。面对国民党编织的严密“文网”,左翼文化界采取巧妙的宣传策略,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勃兴提供了一系列重要的宣传阵地。《文报》 便是其中的代表。这是一份不定期出版的手刻油印刊物,用宣纸印刷,根据集稿的情况和重要性,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以最便捷而可靠的方式推出。据记载,《文报》 共出版了十几期,目前保存下来的有3期,分别是:1935年的新年号,1935年10月25日出版的第11期,以及同时出版的 《文报》 副刊 《研究资料》 第一期。在1935年新年号这一期上,看得出刻写时的匆忙和经验的不足,同时也能体味到出版它的不易。编者在“编后记”这样写道:“别了很久的文报,终于和同志们重新相见了。白色恐怖这么严重,集稿、印刷都感到异常的困难,一切都不能完全依照主观的计划进行……”这几句话足以说明左翼文化运动之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