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新闻:
文汇报记者 陈晓黎
1935年7月28日,上海《晨报》副刊《图画晨报》上出现了第一幅四格漫画《三毛》。主角三毛是个脑袋圆圆、头顶摇曳着三根头发的小男孩,奇特而生动的造型立即引起读者的关注。画家署名张乐平。
再后来,三毛成了中国底层苦孩子的代言人,他和创造了他的“三毛爸爸”张乐平一样,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三毛流浪记》《三毛从军记》《三毛迎解放》……虽然张乐平自己都记不清画过多少张三毛,但在中国男女老少的心里,都住着一个三毛,一个永远不需要长大的、善良勇敢的三毛。
《三毛流浪记》至今仍是中国影响最大、销量最高的一部连环漫画。2015年2月,被誉为顶级漫画节的法国昂古莱姆国际漫画节授予法文版《三毛流浪记》文化遗产奖,肯定了这部作品在世界漫画史上的重要意义。
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三毛诞生80周年。跟着三毛爸爸张乐平的足迹,我们来看看那段文化战士以笔作枪的抗战记。
初生的三毛有家有父母
张乐平是1910年生人,老家在浙江嘉兴海盐,父亲是村里的穷教师,母亲给人做针线贴补家用。他是家里的第三个男孩,按江浙一带的风俗,男孩取乳名往往按长幼排行再加个毛字,老大大毛,老二二毛,老三便是三毛。
严格算起来,张乐平只读到小学毕业。他的画画最早来自帮母亲描图绣花,后来便是沙滩做纸芦柴做笔,一手好画深得美术老师赞赏。15岁,因贫穷辍学,到上海谋生,老话叫做“学生意三年萝卜干饭”,那些苦痛辛酸和煎熬,都融汇在后来的《三毛流浪记》里。直到在报上发表《三毛》,日子才开始有了模样。
三毛诞生的时候,张乐平25岁,和很多来到上海奋斗的年轻人一样,童年在农村,少年到上海学徒,正在困厄的生活中坚持学习,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那在老家海边沙滩上用芦柴练就的画画本领,终于在上海开花结果。
从1935年到1937年,《新华画报》《申报》《东方漫画》等20多家报刊先后刊登了近200幅“三毛”题材的漫画作品,发生在“三毛”身上的故事,就像弄堂里随处可见的那些顽皮的邻家小弟弟,有家有父母,天真无邪,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好奇心强,常常一激灵就揭穿了大人的小把戏,用今天的话来说,是个优点多过缺点的幸福的“熊孩子”。那时的三毛,是上海平静的市井生活里一串小浪花,也自然成为读者喜爱的宝宝仔。
但战争改变了一切,随着张乐平以笔做刀投身抗战,三毛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观。
友情链接 |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上海静安 | 上海秀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