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特展”将在上海博物馆开展。该展是为纪念金西厓先生去世四十周年(2019年)、诞辰一百三十周年(2020年)而举办的跨年特展。也是继“竹镂文心——竹刻艺术特展”、“竹素流芳——周颢艺术特展”后举办的又一竹刻专题展览。
上海博物馆是金西厓艺术作品最为重要的收藏机构。此次展览将系统展出金西厓的竹木雕刻作品。包含展品共计163件(套),以竹刻作品为主,还包括木雕、绘画、印章、拓本、名家题跋、档案资料等与金西厓艺术生涯有关的文物。
布展现场图(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金石筼筜”与“锲不舍斋”
1926年,83岁高龄的吴昌硕应金西厓之请,从《荀子》中著名的格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取意,为其书斋题名“锲不舍斋”,此时金西厓37岁。
十八年后,当84岁的白石老人在金西厓刻竹拓本第十一册的扉页上题写“金石筼筜”四个大字时,金西厓业已年近六十了。
近现代中国两位最伟大的金石书画巨匠,不约而同地从“金石”入手,一者期许于前,一者嘉许于后,对金西厓的刻竹作出了堪比金石的评价。
留青阴阳文 金城画梅窗图竹笔筒
《金西厓刻竹拓本》(两函十二册)20世纪
每函纵47厘米,横17.5厘米,厚7.7厘米 金允臧捐赠上海博物馆藏
是什么样的人物,让陈宝琛、罗振玉、郑孝胥、王同愈这样身份的前清遗老与吴昌硕、齐白石、张大千、溥心畬、吴湖帆、沈尹默这样的艺坛泰斗,以及庞元济、张元济、王蕴章、唐文治、叶恭绰、况周颐、余绍宋等等各界巨子纷纷题诗、题辞,或者提供墨稿供其刊刻呢?
《金石筼筜:金西厓竹刻艺术》(展览图录)
当金西厓自刻自用的数十柄折扇徐徐打开,煌煌十二巨册刻竹拓本一一展卷,在我们未及细览那精妙绝伦的竹刻之前,就先被一个个在近现代文化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震惊了。
20世纪最杰出的竹刻艺术家
和最重要的竹刻艺术理论家
(左)金西厓青年照(右)金西厓先生八十小影
1917年,27岁的金西厓正式开始跟从已有竹刻家名声的仲兄金东溪学习竹刻,开启了长达近半个世纪的刻竹生涯。
他学习竹刻,进步极快,很快就超越仲兄金东溪的水平。
他为了提高刻竹艺术水平,从伯兄金北楼学习书画,镌刻印章。他同时还警惕于“书画之趣若愈多,雕刻之趣必愈少”,不断探索竹刻技法丰富的表现性。
他还善于理论思考,撰成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的历史与工艺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刻竹小言》,奠定了今天研究竹刻艺术及其历史的学科基础。
在竹刻艺术史上,金西厓可称后期文人竹刻集大成的人物,既是浙派竹刻的殿军,更是海派竹刻的中流砥柱。
金西厓阴文 临吴昌硕画梅花
并沈颖画松棕竹扇骨(1964年)
金西厓的竹刻创作以扇骨雕刻为主。据其自定刻竹目录手稿所载,在总计436件作品中,有扇骨383件,接近九成。
留青阳文 张大千山水又行书竹扇骨
阳文 摹古泉币竹扇骨
阴文 郑孝胥行书竹扇骨
阴文 吴昌硕行书竹扇骨
阴文 赵叔孺画松菊又行书竹扇骨
阴文 金城画山水并王福庵摹甲骨文竹扇骨
阴文 仿金城画花卉又临吴湖帆楷书竹扇骨
留青阳文 金城画花卉并陈宝琛行书竹扇骨
阴文沈尹默行书竹扇骨
在金西厓的作品中,有很多是与伯兄金城(金北楼)合作而成的。1926年金城去世后,西厓还时时临仿乃兄的画本镌刻于竹。“拱北画,西厓刻”遂成为其竹刻创作中最具特色的作品。
金西厓留青阴阳文金城画梅窗图竹笔筒1923年
高11.8厘米,口径7.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这件作品也是阴阳文结合的作品中品相最好的一件
金西厓 阴文金城画山水又草书竹扇骨(1920年)
他在竹刻艺术上有很强的高峰意识,并不满足于当时竹刻逐渐萎缩为“书画之附庸”。作为二度创作,他的刻件竟然常常能较书画原迹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金西厓阴文摹怀素苦笋帖竹臂搁(局部)1933年
长26.2厘米,宽6.9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在扇骨雕刻之外,镌饰各类竹制文玩器物如臂搁、笔筒、印规以至烟筒、手杖,也是金西厓竹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作品或为自用自赏,或以馈赠友朋。与雕刻各大扇庄定制的扇骨成品不同,这些文房器物有很多都是他亲手制作的,其中更可透见其以竹人自命的那份深心。
金西厓 陷地深刻金城画水仙竹臂搁 1920年
长22.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西厓阴文王福庵隶书铭竹印规 20世纪40年代初
高6.8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1932年的摹刻小克鼎铭臂搁是集中体现其缩刻书法功力的作品,所用技法即为糙地隐起阳文。臂搁上方以阳文缩摹善夫克鼎铭七十余字,底作胡桃地,下方阴刻褚德彝题记二百余字。1933年所刻摹泉币八种扇骨以减地阳文摹刻古泉币两组八种,错落相叠,泉币之器形、铭文、花饰及斑驳锈蚀处,惟妙惟肖。
金西厓 阳文摹小克鼎铭竹臂搁 1932年
长27.5厘米,宽7.6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西厓留青阳文之作,往往大面积保留青筠形成物象,物象轮廓内部则仅仅依照画稿线条出以阴文,别有一种爽朗、清简的美感。
金西厓 留青阳文金城画饯春图竹臂搁 1924年
长30.2厘米,宽8.3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除了竹材,金西厓也雕刻木、牙、石、陶,又能篆印、琢砚。其立体雕刻的风格与成就突出体现在用陷地深刻法雕制的臂搁、砚台以及木雕象生果蔬玩件上。
金西厓 “锲不舍斋”石章 1945年
长3.94厘米,宽2.3厘米,高2.05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金西厓 “和光同尘”紫砂章 20世纪初
长1.8厘米,宽1.8厘米,高1.8厘米,金允臧捐赠 上海博物馆藏
金西厓曾感叹“竹刻之难,圆雕居首”,从下面这套木雕象生果蔬即为圆雕之作就可以看出他在立体雕刻技法上的关注与成就。
金西厓 木雕果蔬象生一套(19件)20世纪上半叶
尺寸不等 上海博物馆藏
启功先生对金西厓曾有“于五百年来竹人之外独树一帜”的评价。就理论建树而论,五百年来竹人中亦只此一人。
(左)金西厓《刻竹小言》初稿 (右)王世襄写本《刻竹小言》
《刻竹小言》经王世襄整理,全书由《简史》《备材》《工具》《作法》《述例》《述例续篇》诸章组成,是有史以来第一部对竹刻进行全面论述的著作,提纲挈领地奠定了竹刻历史与竹刻工艺学的叙述框架,尤其在四个方面取得突出的成果,即完整的竹刻发生学说、清晰的竹刻历史分期学说、系统的竹刻工艺学说和独到的竹刻艺术本体论,是一部篇幅虽小却体大思精的工艺经典,从中我们更可以看到金西厓对复兴我国竹刻艺术的思索与呼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