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人从小就分得清肉与排骨的本质区别,相比红烧肉,上海人对排骨的感情似乎更深一层。
小时候看过一部电影《满意不满意》,里面有一服务员态度恶劣,送错了菜还强辞夺理: “排骨就是肉,肉就是排骨。”这句闲话是用苏北话讲的,铿镪有力,抑仰起伏,于是全场哄笑,噱头十足。上海人从小就分得清肉与排骨的本质区别,相比红烧肉,上海人对排骨的感情似乎更深一层。特别是面拖排骨,从滚烫的油锅里捞起,码在砧板上,啪啪啪改几刀,松脆而滑嫩的断面马上出现在眼前,那是一块猪排应该呈现的胭脂红。而表面紧紧包裹的那层面酱,经过油炸后又是浅浅的面酱色,保持着一定的坚硬与松脆。蘸了辣酱油,大块送入嘴中咀嚼,夸夸夸,猪肉的腴香顿时弥漫于口腔。 外脆里嫩的感觉,是粘度很高的红烧肉所不具备的,也是上海人对猪身脊背部位肌肉的高度肯定。
(面拖大排与小年糕,构成了上海人间烟火的温度与色相)面拖排骨是工厂、机关及学校食堂里的当家品种,面拖排骨一开锅,食堂里就飘起了令人垂涎三尺的香味,吃饭的人就会在一个窗口前自觉地排起长队,交头接耳,兴奋异常。面拖排骨在供应匮乏的年代,给了我们无穷的安慰!不管食堂的墙壁上触目惊心地张贴着“批林批孔”的标语,还是提醒工人阶级“走资派还在走”, 师傅们坚信,此时此刻天下头等大事就是一块面拖大排,其他事体,去你妈的。 我亲眼看到有些女工,买了面拖排骨后刚吃大口咬下,突然想到家里豆芽般的孩子,于是就挟到饭盒里,自己吃排骨底下的炒青菜。
平时,上海人吃得最多的是红烧排骨,加葱、姜、茴香等烧成浓油赤酱的风格,吃了排骨,再拿排骨卤淘饭,绝对开胃。加大量葱慢慢焐至入味,也叫葱烤大排。也有人喜欢在排骨下锅油炸前表面上层面浆,这样肉质容易保持嫩滑,以前上海人家的葱烤排骨是不“穿衣裳”的, 只怪现在的排骨今不如昔了,只得靠面粉还扮嫩。 与红烧排骨或葱烤大排一样,面拖排骨也是家常菜,只要脑子没浸水,家庭主妇几乎人人会做,只是面粉的厚薄问题,只是油温高低问题,只是脆与软的问题。 但辣酱油上桌, 狂热的欢呼声中,什么问题都可以忽略不计。
作为风味小吃的面拖排骨,尤以鲜得来最最著名。据说早在1921年,有个名叫何世德的浙江台州人,在中法学堂(今光明中学)旁边的一条弄堂口,上海人称之为过街楼的下面,摆了三只半八仙桌(一只靠墙,故称半只),起了一个灶头,架起一只铁锅,小吃店就这样开张了。一开始,仅卖些牛奶、面包、吐司,后来群众反映这路东西不顶饿,他就掉头卖起了五香排骨年糕。五香排骨的烧煮其实很简单:酱油红汤内加入五香粉、胡椒粉及糖、盐等,将排骨一块一块滑入锅内,用长柄铲子微微搅动,不使排骨粘底。不一会,红汤锅内飘出出好闻的五香气息,排骨就熟了。关键是汤锅不能沸腾,永远保持春水微澜的气象,时不时地冒几个小泡,听着让人舒服。当然也不能成为一潭死水。排骨也不能久煮,久煮必老,如木屑一样难以下咽。另一口锅也是红汤,里面有排骨原卤,煮的是小年糕。但要防止它们过于亲热,粘作一团,不分你我。一块排骨配两条小年糕,是排骨年糕的基本配置。不够?那再来一客。再后来,何老板发现油氽排骨更加吸引人。就改煮为炸,香气更为诱人,果然一炮打响。客人吃了之后连呼:“鲜得来!”这声尖叫后来竟成了店名。
(上海之大,居然已放不下一排五香排骨了,网上也找不到五香排骨的图片)
后来,我与何老板的儿子——旧时称小开——认识了,他向我透露了排骨年糕的秘密: 一斤排骨斩九块,大骨斩断,再用刀背稍微拍松,留一条肥膘,否则不香。如果在家里做,那么取一只大汤碗,面粉与生粉按一比一的比例投放,里面加入鸡蛋、酱油(生抽)、白糖、胡椒粉等(千万不要加水),打成浆后,将排骨放进去拌匀待用。油锅升至五成热,将排骨依次投入,翻个身,断生后捞出沥油,等油温升至八成时将排骨再炸一次,此时排骨的颜色就更深一层了。入锅复炸的程序,保证了排骨外脆里嫩的品质——就像一个成熟的男子汉,必须有高冷的表情和坚强的意志,但同时也要柔情似水。 装盆后淋辣酱油,趁热吃。一口咬开,小宇宙里的空气都是香的!人民群众都懂的,辣酱油以梅林黄牌最佳。 我在家依法炮制无数次,终于成为私房菜。我太太也是个中好手,儿子读书时,考试一不小心考出好成绩,就做一次奖赏他。如果不拦着他,这傻小子可以一口气吃四块!
(今天,红烧大排依然有无数的粉丝,特别是在二师兄发飙的日子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五香排骨在别处还有供应,比如外滩四川北路的曙光饮食店(也叫小常州?)、西藏中路一条弄堂口(没有店名)就有,现在都不见踪影了。按照鲜得来路数制作的排骨,可说是遍地开花了。市场选择是公平的,一番淘洗之后,上海人都记住并爱上了外脆里嫩的面拖排骨。红烧的,即使葱一层层地铺得像杜甫草堂,也只能在食堂里或家里慢慢体现自己的价值。
生活在上海,学习在上海,创业在上海,哪能可以讲不来上海闲话呢?
丁迪梦教授数十年来致力于上海方言的研究与推广,她花了好几年的辰光写了这本书,是大家学习、研究、推广上海方言的工具书,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也是研究上海人与上海人集体性格的密电码。
买了这本书后会发现物超所值,在书里好几章节的页码右上角印有二维码,手机一扫,就能听到“燕子姐姐”陈燕华的朗读,老老标准的上海闲话啊!
《上海方言词语使用手册》这本书由教育出版社出版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