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孩子,他们有天真的笑容却面临着肌肉无力的困境,这些孩子被诊断为脊髓性肌萎缩(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由于脊髓前角和下脑干中运动神经元的丢失、变性,导致严重的肌肉萎缩、无力。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作全球首个SMA精准靶向治疗药物,针对发病机制可提高SMA患者的SMN蛋白水平,改变疾病进程并改善预后。2019年10月10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正式启动首批诺西那生钠鞘注治疗,并同时在我院启动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发起“脊活新生—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援助项目”,该项目旨在帮助5q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为其提供药品援助,使其获得规范化治疗。
SMA 精准靶向治疗药物
患儿入院后,神经科SMA-MDT团队立即启动治疗前多学科评估,从医院行政管理,入院疾病宣教到完整诊疗流程来确保药物安全治疗。
SMA-MDT 团队 多学科评估
迎着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处处长及中华医学会罕见病学组组长王艺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科主任及神经学组副组长周水珍教授、医务科柳龚堡科长共同见证下,从8:30开始,先后完成了3例SMA-II型患儿诺西那生钠鞘注治疗,而我院SMA-MDT团队也将为治疗病人的后续随访及持续治疗做好保障,同时提供“脊活新生”患者援助项目医学评估与专业治疗,提高SMA的多学科、长时程的疾病管理水平。随着首批患儿鞘注完成,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成功开启诺西那生钠治疗SMA里程。
首批SMA患儿成功完成鞘内注射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