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无论是文震亨的《长物志》,李渔的《闲情偶寄》,还是张岱的《陶庵梦忆》,兰花可谓此中常客,清枝秀气,花叶相生,总能让人心生欢喜。
有着“天下第一香”美誉的兰花,
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莳养历史,
更被赋予独特的人文寓意,
无数的文人或吟或颂,种兰、赏兰、写兰成了中国文人生活的日常。4月份在无锡举办的兰展“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曾有近百件兰文物和30盆错落放置的名种兰花同时亮相,如入芝兰之室,心神俱醉。
展览图录也于近期出版。除了展览中的文物与兰花实物外,另有多篇名家论兰,满足你对兰的全部需求~
得天之清——无锡艺兰文化展暨国际研讨会图文集
名家写兰多为首见
图录的第一部分,为翰墨写兰,有丁云鹏、石涛、高凤翰、邹一桂、李鱓、郑燮、吴昌硕、黄宾虹、吴湖帆等名家作品,他们的这些以兰、竹为主题的佳作,既是画兰,亦是自况,题画赋诗,寓意着对人生的看法,且许多都是首次与大家相见。
(明)丁云鹏《煮茶图》(局部)
(清)石涛《兰竹石图》(局部)
(清)邹一桂《五君子图》(局部)
(清)郑燮《兰竹石图》
(清)郑燮《清溪兰竹图》
(清)顾皋《墨兰图》
(清)吴昌硕 陈豪《清供图》
(现代)吴湖帆《幽香涤虑图》
(现代)白蕉《兰石图》
尤其是黄宾虹等合作的《芝兰图》扇面,兰花一面更是有周炼霞、丁金钰、吴青霞、吴瑛等多位民国奇女子写兰~
同时,还有“秦淮八艳”马湘兰、顾眉的兰图:她们能诗善画,才艺双绝,虽出落风尘却有着不凡的才情,通过创作表达自身的生活感受;
(明)马守真《兰花图》
(明)范珏 顾眉 《兰花图》
种兰,要种出意境
老盆才够古雅
种兰、品兰早已超出了对兰花本身的欣赏,兰花、兰盆、几案、环境布置得好,才能更好地展现文人的生活方式与精神情怀。
单就兰盆来说,清末民国时期的老盆才是上上之选,图录的第二部分:紫韵承兰,就给我们展现了21种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兰盆,照着这个样子找,准没错~
(清)白泥白釉腰线寿纹足圆盆
(民国)白泥白釉高筒有脚盆
从宋代到民国各种兰谱,爱兰人的必读典籍
图录的第三部分:史乘载兰,
收录了宋到民国的各种兰谱典籍:
宋代有赵时庚撰《金漳兰谱》,王贵学撰《王氏兰谱》;
明代有王世懋著《学圃杂疏》,
清代有王概摹《芥子园画传》,许霁楼撰《兰蕙同心录》,袁世俊撰《兰言述略》;
民国有吴恩元编撰《兰蕙小史》,《锡报》等;
久须美兰林著《养难养说》
同时,还有一批日本的兰著典籍,如:松冈恕庵著《怡颜斋兰品》,久须美兰林著《养难养说》,渡边华山画《华山翁兰竹画谱》,铁翁禅师画《铁翁兰竹谱》,小原京华堂《趣味之友》《兰蕙要览》《兰花的解说》,小原荣次郎著《兰华谱》……
当然,还有民国时期的一些珍贵兰花影像记录。无锡爱兰人士曾斥巨资为兰花拍摄大片,照片上还有题词说明。百年前的兰花照片如今看来,依然风姿濯濯、光彩依旧:
“千兰室主”“江南兰王”沈渊如
难得一见的兰花名品千姿百态让写生创作再也不难
图录的第五部分:雅室猗兰都是一些难得一见的兰花名品:国荷、端惠梅、郑孝荷、翠萼、解佩梅、玉麒麟、元字、玉印素、大陈字、楼梅、老上海梅、云亭素、荡字、关顶、潘绿、江南新极品、泰素、大一品、程梅、翠丰、端梅、荣梅、老染字……其中的“端梅”,由“江南兰王”沈渊如亲自命名,花容端正、花色翠绿,位列“蕙兰新八种”之首位:
“荣梅”,无锡荣文卿先生于民国初年所得并精心培育,叶姿半垂、华亭高立……
这些名兰,随便哪个角度都非常好看。
端惠梅
翠萼
元字
名家论兰
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不知道的兰事~
图录的第五部分:名家论兰
金镇锡、山本猛、谈旭君、邬秉左、郑宇晖、马性远、叶军然、陆贤宇、丁永康、闫帅、牟安祥、吴荣美、刘宜学、王进、马志宏、严雄飞、陈旭初、文严等专业研究人员的专业文章。原来,还有这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兰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