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赶到农历十一月七日,恰逢廿四节气当中的“立冬”。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藏起来准备冬眠。立冬节气,北方草木凋零,寒气袭人,农作物已进入越冬期;此时草木凋零,蛰虫伏藏,农作物已收割晾晒完毕收藏入库,人们开始酿酒、腌菜,准备过冬。
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我国过去是个农耕社会,劳动了一年的人们,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一下,顺便犒赏一家人一年来的辛苦。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天津的人们爱吃饺子。为什么立冬吃饺子?因为饺子是来源于“交子之时”的说法。
立冬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古时,立冬就是一个节日。《礼记·月令》记载说:“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谒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斋”。立冬之日,皇帝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京城的北郊设坛祭祀行“迎冬”之礼,古人有“贺冬”和“拜冬”的习俗。汉时,人们会备好佳酿酒肴,拜谒君师耆老;宋朝,人们则更换新衣,庆贺往来。礼节之盛,一如新年。
对权贵者来说,立冬是过节,天子立冬开始穿皮袄,有时候也会赏赐给大臣。晋崔豹《古今注》里说:“汉文帝以立冬日赐宫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袄子。”又“大帽子本岩叟野服,魏文帝诏百官常以立冬日贵贱通戴,谓之温帽。”但对穷苦人家来说,他们最怕过冬,因为衣食都是愁事。紫金霜的《立冬》就是明证,“立冬犹十日,衣亦未装绵。半夜风翻屋,侵晨雪满船。非时良可怪,吾老最堪怜。通袖藏酸指,凭栏耸冻肩。枯肠忽萧索,残菊尚鲜妍。贫苦无衾者,应多疾病缠。”
一年的辛劳下来,还得为御寒的衣食犯愁。话说回来,虽至贫寒,如果条件允许,入冬后,尽管离真正的寒冷还早,这个时候家庭主妇们都要开始准备为一家老小准备冬衣了。大人孩子的棉衣棉裤每年都要拆洗、重做,至于棉鞋,几乎人人都要做上一双,做棉鞋,纳鞋底最费功夫。找齐家里破旧的棉布,用糨糊粘好晒干,一层一层的叠上去,然后用锥子和上好的麻线密密切切的缝上。就这样的功夫,一只鞋底往往要纳上两个半的通宵。如果担心还不够暖,心细的,把晴日里早前晒干收集起来的鸭绒再贴上一层,软软妥妥的。手工土布夹衣,在里面塞上厚厚的一层棉花,用重物压一压,长针一针一线的缝合起来,一样温暖入心。旧日里一家一户的御寒衣物,全是女人的一双手、一把剪子、一根针线忙起来的,立冬前后,她们往往就在油灯前通宵达旦的为家人筹备这些衣物,大改小,旧翻新,一针一线把自己的爱无言的缝制了进去。
说到纯手工针线缝制的衣物,在如今看来,确是老古董的黄历,除非小众的文艺青年的个性追求,手工制品在当代社会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什么时候开始,家庭主妇们也不再为家庭老小编织御寒衣物,商场里的各类服装款式多样,色彩艳丽,轻便时髦,岂非儿时穿过的母亲油灯下缝制的笨重灰暗的棉衣,样式土气的毛衣可以比拟。
中国古代人讲究格物,就是“以自身来观物,又以物来观自己”,人和物互相影响,人借物抒情,物通过人亦有了生命。在前工业社会,很多情况下,手工艺品就是带有人类身体温度的某种“信物”。孟郊的诗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在这里,“密密缝”这个动作,已经不再是普通的手工劳作,时间成了表达母爱的载体,时间越长,爱越深切。
江苏 周庄
冬日里,
正在纺纱的妇女,
农耕文明时期,
男耕女织是农村家庭最基本的自然分工方式。
翻开周海婴先生著的《鲁迅与我七十年》一书,第二页是鲁迅先生的一张站立照片。套着两件毛衣的鲁迅先生直视镜头,头发有些长,大约是拍照前用力地抹了几把头发,使得他那又粗又硬的头发蓬松开来,零乱,却也充满了活力。照片里的鲁迅先生右手夹烟,左手掐腰,显得十分年轻挺拔。照片下面有一行字颇为有趣:“这张照片,母亲最喜欢!一九三三年五月一日摄于上海。”
后来看到鲁迅先生的照片集,才知道,原来这一天鲁迅先生拍了三幅照片,前面两幅照片都是穿着外套,或端坐,或侧身坐,均取了上半身。唯有这张照片脱去了外套,套着的两件毛衣得以完整的展现出来,而许广平之所以特别喜欢这张照片,是因为鲁迅当时穿着的那件毛背心,便是她在《两地书》中所写到的那件“毛衣半臂”,当然,是也是她精心为鲁迅先生编织的衣物。
那是用手工抒情的时代,就像木心诗里写的那样,“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人们活得诚恳,饶有情趣。正是我们被惯性和无明推得快速甚至踉跄的脚步突然让我们意识到,认真地慢下来如此可贵,手编毛衣就在这慢悠悠的节奏里逐渐成型,带来又一个冬天的温暖。
旧日里母亲为你编织的毛衣,你还穿着吗?
浙江 南浔
冬令时节后,
清晨里少有游客,
挂着蓝印花布的几艘游船轻轻荡在水面上,
随着青蓝的天色,
目光所至,
几欲忘言。
广西黄瑶
最后一抹夕阳,
正恋恋不舍的离去。
湖南 吉首
织布的苗族老奶奶,
一丝不苟,
非常细致,
我发现在旅游淡季,
偌大的苗寨村子里,
坚持穿戴传统服饰的,
只有老人了,
恪守的传统的,
往往也是这些老人。
云南 泸沽湖
难得的暖阳天,
海鸥围绕着我们的猪槽船上下盘旋。
今天立冬,
如果阳光能收集起来,
我会寄给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