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特有的一项传统手工技艺。汉代闽越先民习于水上生活,掌握了较高水平的造船技术。三国时,孙吴在境内设立温麻船屯,掌建造海船,所造的温麻五会、青桐大舡等船名震一方,如今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漳湾镇保留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就源于古代人的造船技艺。2010年11月,“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水密隔舱福船修造
孙吴温麻船屯
汉代及其以前,宁德市属闽越族聚居地,闽越先民以“习水善舟”闻名。三国时期,孙吴政权在今霞浦县洪山脚下古县村一带建立“温麻船屯”,发配刑徒、征集工匠,筑屯造船。宁德内陆山地遍生楠、松、樟、杉,可供温麻船屯建造海船之用。温麻所产的用五块巨大木板(或有五层舷板)所造的海船,称为“温麻五会”,因“会五板以为船”而得名,这种海船极为坚固。
此外,温麻船屯还制造出“青桐大舡”“鸭头舡”等名目繁多的各类船舶。其大者长20余丈(50米左右),高出水面可达3至4丈(6至8米),可载600至700人,装载物资万斛(300吨)以上,船张七帆,堪称巨舶。
传统木船的建造
温麻船屯成为吴国最大的造船基地之一,并培训出大批航海技术人才。孙吴政权凭借温麻大船,北航辽东,东行台澎,为中国航海事业的发展和海峡两岸的早期联系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温麻船屯的建立,是吴国经营开发东南沿海地区的历史性事件,此前尚属蛮荒的闽东地区从此焕发出蓬勃生机。孙吴为晋所灭后,典船校尉和温麻船屯旧制被延续下来。随着船屯带来的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央王朝为加强对闽东的管理,先后于此设立罗江、温麻二县,其中温麻县更是因屯立县。
温麻船屯为东南沿海的造船业积累了成熟的技术,晋末孙恩、卢循起义军的造船技术就承袭温麻船屯余绪,其“八槽舰”把船舱分隔为八个舱,即类似今“水密隔舱”结构,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对后世的造船工艺产生了重大影响。卢循起义军失败后,其余部浮居东南沿海,所造的头尖尾高的“了鸟船”流传各地。
水密隔舱福船
水密隔舱福船是福建沿海一带尖底海船的统称。其船一平如衡,下侧如刀,底尖上阔,首尖尾宽两头翘。造船工匠采用榫接、艌缝等技艺,制成由多个相互独立、密不透水的隔舱牢固榫接而成的海船。
绘画作品中的福船
水密隔舱是福船建造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即用隔舱板把船舱分隔成若干个各自独立透水的舱区。如果在航行中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船只也不至于沉没,只要对破损进水的隔舱进行修复堵漏,就可以保证继续航行。
船舶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货物,在有水密隔舱的船舶上,货物可以分舱储放,便于装卸与管理。海损事故时能尽量减少损失。由于船水密隔舱福船舶被隔舱板层层隔断,厚实的隔舱板与船壳板紧密钉合,因此隔舱板实际上还起到船肋骨的作用,从而取代船肋骨,简化工艺,船的整体抗沉能力也更强。
13个隔舱示意图
就一个单独的水密隔舱而言,它由隔舱板、船壳板、水底板和船甲板围成,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隔舱板一般设置在船壳板弯曲的拐点处,用以支撑船壳板,具有安全性强、方便装载、坚固耐用的特点。就整艘船而言,船越大,隔舱越多;载客为主的船舶比货船拥有更多的水密隔舱。
用椰丝、石灰、桐油的混合物填充船板缝隙,是传统的造船防水防渗工艺
水密隔舱福船把舵设计在船尾的正中位置,并且固定在支撑点上,便于操纵,根据水的深浅升或降,根据航向灵活转动,保证船舶的适航性。
福船建造用料选择松木、樟木、杉木、槐木、枫木等轻便、耐水、坚固的木材,辅助材料有船钉、桐油灰、竹丝、竹篷、布帆、油漆等。
造船的流程
安竖龙骨
龙骨是船的脊梁骨,龙骨大小决定船的规模。
钉“平底”
傍着龙骨两旁钉“平底”,增加船底面积,使船在航行中减少晃动,便于操纵。
配搭肋骨
俗称“安矮梁”,船的大小决定矮梁数量。
定出梁座(隔舱底座)
在底座位置从下至上起横梁固定,自船头至船尾形成8至13个隔舱,完成船框架。
上“走马”(舷板)
先装腹舷板,俗称“安水蛇”(船只吃水“警戒线”,因漆成红色,故又称“红驮”)。
装其余舷板
安装其余舷板,如正走马、贰走马、叁走马、肆走马、转承等,船外壳形成。
压橄、安上波、压固
装完舷板后,安装甲板及甲板边缘的“波”,即为“压橄”“安上波”“压固”。
安装其余部件
安装船头龙秋头盖、做头面板、安船尾尾花、做后封板与尾锭关、开“方便位”(厕所)等。
搭房
含卧室,俗称“龟壳”。
油灰工打缝(称“做灰”)
油漆下金、做舵、做桅、做帆车、做油磨车座等。
图画
雕刻、彩绘船两旁的“福鼠图”、船头面板的月折射双月牙等,同时雕刻船尾锭关中间的太极和两边的日月。
下水
至此,一艘完整的水密隔舱福船大功告成,只待择日下水!
福船复原示意图
福船在制造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带有神秘色彩的风俗。首先,造船备料必须举行祈福仪式。其次,在造船的重要环节,如起工、安龙骨、安梁、立桅、画龙目、钉斗盖、下水时均有相应祭祀仪式。新船下水叫“落令”,船主要择吉日、办牲醴、烧金纸礼神,并宴请造船师傅和参加推船下水的人,这些造船民俗沿袭至今。
精雕细刻的福船
来源: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