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分两种:成名的和等待成名的。
记者曾以为,传说聚集上万名群众演员的浙江横店,理所应当是路人甲的逐梦之都。
他们就像尹天仇,一边跑龙套,一边捧着《论演员的自我修养》研读。
岁末年初,记者走进横店。
2019年,中国影视行业处于调整期。热钱退去,外界将之称为“影视寒冬”。
两天之中,我们访谈了12名“横漂”——
不只是群众演员,还有化妆师、美术设计、经纪助理等多个职业。
面对镜头,这些“漂”在横店的人,讲述了自己对2020年的期许——
曾明辉
化妆师
疑似“横漂”19年
来自香港的造型师曾明辉是记者访谈的第一位“横漂”。
他个子不高,身材微胖,染着一头黄发。目前,他和团队正负责一部谍战剧的化妆造型。
曾明辉称,2000年,自己随《绝代双骄》剧组第一次来到横店。据记者查证,这部由林志颖和苏有朋主演的古龙武侠剧在1999年已拍摄完成。
不过,重要的是,这名选择北上发展的化妆师相信横店是一块“旺”自己的宝地。
在这里,《宫》《美人心计》《盗墓笔记》《古剑奇谭》《老九门》《青云志》……一部部耳熟能详的电视剧,曾明辉都有参与。
2019年的戏少一点,刚好给曾明辉一个机会,沉下心,去创造、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
“现在的观众很懂,从妆容、发型到美术、服装,他们会一帧一帧观察和比较。”
扎根横店的曾明辉办了培训学校。“行业总会有回暖的一天,我希望让想接触这个行业,但是又没有资源的人能够有一个机会进来。”
秦律江
场景服务员
“横漂”8年
身为一名场景服务员,每次看剧,秦律江特别在意哪些场景出自横店,尤其是自己管理的区域。
这两年的古装剧,清宫戏少了,仙侠戏多了。行业风向自然会在秦律江的工作中体现出来。
“前两年场景的建筑以红黄色为主,这两年又流行黑色。”在一部正在搭建的古装剧片场,他指着房顶上的青瓦说。
秦律江负责场景巡查和协调统筹。同一个场景,谁先,谁后;两个剧组争起来,怎么协调……工作没有节假日,只要剧组有需求,随时待命。
“前段时间有个剧组拍打戏,‘血浆’化在水里导致池水变红。第二天下一个剧组要如期拍摄,我们就要连夜协调把水澄清。”
秦律江是一名转业军人。记者录制视频时,他把手上的金戒指摘下来放进兜里。
“2018年是低谷,2019年有所回升。今天春秋城里有15个剧组。希望未来一年有更多的剧组到我们这边拍摄。”秦律江说。
邵昌勇
美术设计师
“横漂”3年
邵昌勇是此次访谈对象中的大咖。走进他的工作室,一眼就能看到第25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美术奖奖杯。这是2019年,邵昌勇凭借电视剧《大江大河》美术设计获得的荣誉。
在横店连续负责《琅琊榜》《伪装者》等热门电视剧的美术设计后,2016年,来自山东的邵昌勇干脆在这里安营扎寨。
作为行业大咖,邵昌勇不缺项目。但他直言,受热钱退潮的影响,很多剧组压低了美术的预算。
“美术这个工种特别繁琐,大到一块石头、一个木头,小到一针一线。”邵昌勇说。
他认为,这两年影视行业处于深度调整期,一些在制景方面做得不够精良的小公司被淘汰,长远看是件好事。
“在这个行业,把人做好,把活做好,才能留得下。”
邵昌勇掏出手机展示了2019年密密麻麻的飞行轨迹。用一个词形容2019年,邵昌勇说是“奔波”。很多次,他上午飞到北京,当天又赶回来。
“希望2020年,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多陪陪家人。如果有机会,希望能够全身心去投入做一部好的电影。”
李保民
资深演员
“横漂”5年
63岁的李保民,2014年同老伴从广州来到横店,过上了不愁戏演又舒适的小镇生活。
当年李保民来横店,老朋友们纷纷表示不解:从一线城市跑到浙江小镇,实在掉价。
但近几年,来横店拍戏的老朋友越来越多,他负责接风,反而得了个“住横办主任”的编外职务。
李保民说,如果横店是中国影视的晴雨表,那自己就是横店的晴雨表。
“前几年最火的时候,我一个除夕夜吃过五个剧组的年夜饭,今年看来大概只有一两个组。”
作为一名资深演员,李保民没说两句就批评起影视圈乱象来。
“上次跟一个年轻女演员走戏,她还抱着一条狗。我给导演说,我不跟狗走戏。”
横漂5年,李保民没有回乡养老打算。2020年,李保民希望自己身体硬朗,有更多戏拍。
“行业正在回暖,明年应该会有更多类似农村扶贫的主旋律题材出来,我这个形象可正可邪,还是有饭吃的。”
施谷峰
后期制作
“横漂”1年
23岁的施谷峰大学毕业后,一头扎在横店做后期。这两年网上争议很大的“抠图换脸”技术,对他只是小菜一碟。
如今,横店从一个单纯的拍摄基地开始向影视的全产业链发展,对于像施谷峰这样的后期制作无疑是个好消息。
“中国的后期技术水平在国际领先,但创作理念上相对滞后,很多导演仍在沿用传统的电影制作流程。希望这些好的技术都能够运用起来,不要白白被埋没。”
施谷峰说,自己未来的路还长。2020年希望有机会到好莱坞深造,带回更多前沿的理念和先进的技术。
李龙(艺名)
群演
“横漂”3年
“横漂”的代表是演员。像李保民那样的资深演员不少,但来横店闯一闯的年轻人更多。与记者想象中不同,今天的横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只把演戏当作一份普通的工作。
29岁的呼和浩特小伙子李龙,2016年抱着“凑热闹”的心态来横店当群演。三年下来,在圈子里混得小有成就。
“最开始演了一年路人,发现同样都是演员,为什么人家说两句话收工了,挣得比我们多,还比我们省力?”李龙发现,自己接不到超过两三句台词的角色。
2017年,李龙去北京,花了近十万元,自费在中戏毕业生开的培训班学了三个月。有了基础知识,拓展了人脉,如今,李龙在剧组身兼演员辅导。
“横店戏少了,但我个人的收入高了。现在一部戏在这里,一部戏在杭州,两头跑。”
“很多人说演戏是他的梦想,魔怔地想成名。那些跟我没关系。演戏对我来说是一个职业,保证日常开销,可以养家糊口,就够了。2020年,希望接的戏越来越多,场次时间越来越长,工资也越来越高。” 李龙说。
李雪松
群演
“横漂”3年
和李龙一样,来自江苏连云港的李雪松也是大学本科毕业。
戴着眼镜的李雪松介绍道,自己记忆力好,擅长背诵大段的文戏台词。
“因为记词快,我得到了不少导演的认可,镜头越来越多,戏也就越来越多。”
记者看了看李雪松手机中的简历,发现他在两部纪录片中饰演过徐志摩、张学良等历史人物。
刚来横店的时候,家里人以为李雪松是玩票。
“没想到后来做得也不错,爸妈现在很支持我。未来准备在横店长期发展,前段时间去看一下房子,跟老家房价差不多,就买了一套140平方米的。”李雪松说。
2020年,李雪松要找一个女朋友。
李静
群演
“横漂”3年
23岁的李静,看着像32岁。
不过,他爱笑着说话,特别可亲。
“横漂”之前,李静是一名工人。
“工厂里工作单调无聊,在网上看到横店可以演戏,就过来了。”
除了做群众演员,闲暇时间,李静在创作一部历史背景在东汉时期的穿越小说。
“魂穿题材的,已在起点网上写了10多万字。不过,还没有上架。”
李静说,穿上戏服演戏会给自己的创作带来灵感。
“平常会在手机上看《史记》《资治通鉴》《后汉书》,拍戏的时候也会查查这部戏的历史背景和相关历史人物。这些对我的小说创作和表演都会有帮助。”
洋可(艺名)
群演
“横漂”1个月
洋可是记者访谈的“横漂”时间最短的对象,而且她已准备离开。
来横店之前,洋可在一线城市做服装设计,有过兼职拍戏、拍广告的经历。
“做设计常常要加班熬夜,压力太大。加上自己喜欢古装、古琴这些古风的东西,决定辞职来横店发展看看,算是放空自己。”
做时装设计收入高,但一线城市消费水平也高。“做群演收入不稳定,但横店消费比较低,平时不跑戏,生活还是可以继续的。”
不过,洋可坦言,就自己目前接戏的频率,全职拍戏还是不太现实。
“过完年,我可能还是做回本行。有休息的时间,会跑一下剧组。”
刘妤兮(艺名)
群演
“横漂”半年
刘妤兮是记者访谈中,唯一不愿透露年龄,不愿透露本名,且对记者拍摄角度提出要求的受访者。
“你们要录视频吗?不要拍这边,我左边脸比较瘦。”
这名来自河南信阳的女孩,面对镜头一口志玲腔。
因为外形姣好,刘妤兮“横漂”半年就接拍了20部左右的戏。
从一句台词没有,到现在成为一名特约演员。上个月她还在一部微电影中饰演了女一号。
“宫女、少女一类多一些,我希望演一些公主型。霸道女和心机女,人家演不好的。上次有个剧的梳妆特别凶,有一次都把人家凶哭了。”
采访到一半,轮到了刘妤兮的戏份,她提着裙子连忙往片场赶。看得出这个女孩很满意横店的工作。
陈彬
演员公会经纪助理
“横漂”10年
记者访谈群众演员受到陈彬很大帮助。
陈彬很在意记者称呼他“群头”。现在他升职了,现在有了更体面的名字叫“经纪助理”。
作为金华本地人,陈彬2009年来横店跑群演,从30块一天起步,慢慢做到了特约演员。2013年他转型做特约演员的带队,也就是“群头”。
他手上有大把的群演简历,接到剧组的要求后,他负责初步筛选,然后向剧组提供足够的群众演员。
陈彬说,“经纪助理”是个体力活。白天跟剧组,晚上找演员,最辛苦的时候一天只睡两三个小时。
“但拍戏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好玩,一部戏结束了,还有下一部戏在等你体验。演戏能给我成就感和满足感。”
如今,陈彬仍偶尔会客串一下。“2019年戏少了一点,相信明年会好起来。”他说。
蔡志强
港式餐饮店老板
“横漂”4年
12名采访对象中,蔡志强不算圈内人。
父母在浙江有生意,2015年,香港青年蔡志强来横店开了一家港式餐厅。
在浙江中部的内陆小镇,他坚持用香港空运的食材和标准化流程制作以保证每份餐品的“香港味道”。
来自香港的导演、演员口口相传,蔡志强的餐厅声名鹊起。
“很多老朋友到了横店,一定会先到我的店里点一杯奶茶再去剧组。对他们而言,我的店就像他们在横店的家。”
蔡志强称,自己从某知名女演员处获得了营养餐的食谱。现在他不仅给剧组送餐,还给演员配专属的营养餐。
粉丝注意到演员餐盒上的地址,按图索骥而来。粉丝就餐的利润已占餐厅店的三成。
生意向好,2020年,蔡志强希望能把正宗的港式烧鹅带到横店。
作为一名香港青年,蔡志强庆幸自己早早来到内地,开阔了眼界。
看着餐厅一角,自己的东阳本地妻子和儿子,他决心要在这里把“香港味道”发扬下去。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