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原因,总体来讲有三个方面,一是欲盖弥彰,二是子承父业,三是既成事实。且听咱慢慢道来:
一、欲盖弥彰
随着年事已高,始皇帝自知精力不济,或许来日不多了,就在多个场合表达了让长子扶苏继承大统的想法。
主要是因为,一方面做父母的都喜欢好孩子。扶苏人性宽厚,接人待物都恰到好处,又是一个孝子;
另一方面扶苏与大将蒙恬等人的关系要好,有军方的强力支持,民间的口碑也好。要说这蒙恬可是个历史上的大人物,生于秦朝的军事贵族世家,祖上就有辉煌的战绩,其本人更是如此,不仅忠心耿耿还战功赫赫,北击匈奴,修筑长城都是由他负责的,可见始皇帝对他的信任;
还有就是长子继位本就是传统。虽然秦朝某种程度上有很多的西狄血统,但毕竟很长时间都是周朝的封国,同样承袭了周礼的很多做法。
可这样的决定肯定让其他子孙和围绕在他们身边的亲信大臣有失落感,尤其是像秦二世和赵高这样的野心家。
传说公子扶苏接到秦二世的矫诏后,身旁的亲信曾提醒他去核实诏书的真实性。他只是悲叹一声,言道:“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何况都是自家兄弟”,接着举剑自尽。如果是真的,从这番话来看,他可能知道是自己弟弟动了手脚,只是不愿意反击或者让国家动荡罢了。
手握几十万重兵,属下皆是出生入死的兄弟,蒙恬接到诏书后不仅没有听从建议举兵造反,反而平静的引颈就戮,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得不让人佩服始皇帝的识人之能。
两人的死,让胡亥和赵高深深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如何让自己名正言顺的继位了,无疑承认和抬高始皇帝的地位是最有效的办法之一。
二、子承父业
古时,人们的平均寿命都短,能活到六十岁就算“花甲”高寿了,七十岁就是“古来稀”了,皇帝也不例外。秦始皇在成为皇帝后,并没有骄傲自满,坐吃山空,年事已高仍然在为大小国事操劳。从他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南拓岭南,修筑长城,拓展直道,频繁出巡等等举措就可见一斑。
他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呢?
巩固统治。
巩固统治又为了谁呢?
自己子孙。
始皇帝年纪大了还在如此操劳,相信一直跟在身边的秦二世不会不知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何况是自己的父亲。他虽然跟自己的哥哥扶苏有利益冲突,对自己父亲的继承人决定有嫉恨,但改变不了体内流淌的始皇帝后裔血脉。
民间还有一种传说,说始皇帝在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巡视的时候被袭击受伤,秦二世和赵高趁其意识模糊准备用枕头将他捂杀,因为这样可以没有伤口。
支开守卫,当两人蹑手蹑脚的走到始皇帝卧榻前,好像始皇帝意识到了什么,突然将眼睛睁开直视两人,又恢复了往日的威严,秦二世两腿一软“噗通”一声就跪了下去。赵高不死心,狐疑的盯着始皇帝反复打量,发现他看起来恢复了意识,其实眼睛目光涣散,忙拉起来瘫倒在地的秦二世准备继续行动。
“唉,扶苏太仁,天下初定,必严刑峻法方可啊,以此观之,我儿胡亥更适。”这时,始皇帝像梦呓一样说了这番话,听的秦二世胡亥涕泪交流,这时候才明白父亲的心迹。这可能是始皇帝在山东受到袭击后的最后总结吧,有可能意识确实已经不清醒。
事已至此,箭在弦上,在赵高的连番怂恿下,秦二世还是心一横杀害了始皇帝,至于诏书的真假就无从考证了。可能上面加盖的印信是真的,内容却是赵高和胡亥写上去的。
三、既成事实
事死如事生,古人特别重视身后事。天下人都知道这是始皇陵,如果秦二世雀占鸠巢势必会招致天下人的骂名。帝王的陵墓很多都是从继位就开始修建的,自始皇帝继位到遇袭身亡,在位二三十年,在此期间动用了大批的人力物力,几乎是倾天下之力修筑陵墓。
据说动用的人力有几十万人之众,即使在秦朝灭亡时都还未竣工,陈胜吴广就是被征召去修建骊山始皇陵的路上造反的。
另外,秦二世继位时年纪尚青,以为天下永固,有的是时间为自己修建新的陵墓,也有的是时间搜刮奇珍异宝。只是没想到很快官逼民反就成燎原之势,而杀了扶苏和蒙恬之后,不仅失去了民心,也自毁了自家栋梁。
再就是古人都比较迷信,认为占用别人的陵墓是一件十分不吉利的事情。在秦二世的眼里,陵墓中的各种陪葬品甚至是主观认为死后可以发挥作用的陶俑卫士等等都是为始皇帝准备的,是为始皇帝服务的,自己如果入葬在里面会招致始皇帝鬼魂和卫士的报复,死后会得不到安宁。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