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京,肯定有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故宫这个地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历经600年风霜雨雪的故宫也难免少不了“磕磕碰碰”,那么直到现在,故宫里有哪些东西是真正从明代延续至今的呢?看了《上新了·故宫》第二季,给大家做了个简单的总结。
第一个是钟粹宫里的彩画“一波三折”,彩画的封边大多采用弯曲了三下的波浪线形状,因此而得名。这些彩画的存在既能防止木质材料的损毁,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装饰的作用。五色瑞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采用了不易腐蚀的矿物质颜料,一方面对房梁起了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使空大的房间增添了一丝艺术气息,尽显雍容华贵。
另外一个明代的遗迹就是故宫里的地基了,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指出,他们在对故宫的考古中发现这些地基都保存良好,就连下面的木质材料都无一毁损。这是因为故宫明代的地基与元代的风格不同,在土质上要求上更为细腻一些,所以能和碎砖有机结合得更好,让地基更为牢固,也因此有了一个“墙倒房不塌”的说法。
最后一个要说的就是故宫的排水系统了。近600年间,故宫里有过大大小小的火灾,但从未经历过水涝,这都归结于工匠在设计时的先见之明。无数条明沟暗渠连通在一起,虽没有彩画那么绚丽夺目,但却像一张无懈可击的网彻底阻绝了水涝的困扰。
或许故宫的建造初衷只是永乐皇帝想为自己打造一个气势恢宏的家,但因为古人的智慧与劳动,它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我们才有幸在600年后的今天一睹它的风采。不知随着《上新了·故宫》第二季对故宫的“深挖”,又会挖出哪些奇奇怪怪的秘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