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是古代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手段,始于隋朝,而后被历朝历代所发展。科举考试总共分为两种,最早的科举考试只有文试,只对人才的学识造诣进行考核。到了唐朝武则天当政以后,才首创了武举考试制度。后来经过不断的改革, 到明清两朝,武举的发展到达了顶峰。尤其是清朝,武举考试为国家提供了不少的人才。那么古代武举考试都考什么内容,兵法还是十八般武艺?我们以金代武举考试的内容为例,原来武举考试那么难。
武举考试跟文举不同,因为古代很多帝王都讲究“以文知天下”,重文轻武的社会氛围在历朝历代都有。所以武举考试,一开始并不被人所重视,一直到了明清时期,武举考试制度才被基本确立。在金代,武举考试被分成了三个层次,难度上从易到难分别为:府试、省试和程试。府试主要在各地举行,相当于文举考试中的乡试;省试由朝廷的中央尚书省举办;程试考试时,所有的人都要在皇帝的面前表演。
考试的内容主要有六项:射贴、射垛、射鹿、驰刺、问律、问孙吴之书。
首先射贴,说白了就是步射,设立一箭靶,考试人站在规定的距离外射箭。在金代,规定的距离是150步,若第一箭没有射中。考试人可以往前走几步,然后再进行第二次射击,一共有十次的射箭机会,中三箭就算过关。射贴的成绩由中箭的多少,弓的强弱,还有离靶心的距离等多个因素共同决定。
第二是射剁,射剁跟射贴差不多,不同的是,射贴距离较近,而射剁要求考试的人要在200不以外。射剁的难度不仅在距离上有所增加,在射箭的次数上有所调整。射剁只有三次机会,中一箭即可。这不仅考验着考试人的臂力,还要求准确度。
第三是射鹿,射鹿不是指射杀麋鹿,而是指骑射,要求每个考试人都要在骑在马上射箭,在距离一百五十步的地方,射中两箭即可。骑射的难度相当的大,因为马在奔跑的过程中,不好瞄准。
第四是驰刺,顾名思义就是在骑马的过程,进行投刺,用的是一种特殊的兵器,骑枪。只要求刺中一百五十步外的稻草人即可,这考验人考试人的骑马技术、臂力和准确度。
第五是问律,问律就是问一些关于朝廷制度的问题,因为武举考试是为了朝廷选拔官员,不懂法律的人,以后还怎么当官。
最后一项是问孙吴,即是问兵法。武举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找到保疆卫国的将士,有能力者甚至可以成为统兵一方的将军。要是不知道点兵法, 空有一身蛮力,朝廷是不会任用的。
有能答策二道、骑中四箭以上、步中二箭以上者,官自本职量加署职二级,旗军、舍余授以试所镇抚,民人授以卫经历,月支米三石;能答策二道、骑中二箭以上、步中一箭以上者,官自本职量加署职一级、旗军、舍余授以冠带总旗民人授以卫知事,月支米二石——《明宪宗实录》
这六项考试难度都十分的大,光是臂力这一关都很难过去。据说,过去的武状元家里都有几百斤重的大石头,这是他们每天锻炼自己的工具。即使经过了层层选拔,成为了最终的武状元,地位跟文状元相比还是差了许多,而且选拔出来的人才,能够当上大官,或者在历史上留有姓名的人少之又少,最为著名的武状元是官拜宰相的郭子仪。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