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印度片,自《摔跤吧爸爸》引爆中国以后,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嗝嗝老师》《小萝莉的猴神大叔》《起跑线》等一系列印度电影。
很多人对印度片的印象还停留在“一言不合就尬舞”阶段,实际上随着《误杀瞒天记》《一个母亲的复仇》《调音师》等电影的上映,印度片渐渐摆脱标签而多元化。
晨晨要说的这部悬疑犯罪片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多重反转反转,出人意料,可谓是十月末院线片的遗珠,它就是
《天作谜案》
看片名便可知,影片主要围绕一宗扑朔迷离的案件展开。那么这个案件特别在哪呢?
它是一宗双重谋杀案。
案件牵扯两个嫌疑人,一个是英国悬疑小说家维克拉姆,另一个是年轻主妇玛雅。
维克拉姆妻子死了,玛雅的丈夫死了,而偏偏维克拉姆又出现在玛雅的家中。
与此同时,维克拉姆小说原型女主人公自杀身亡,其父控告小说家。
两个嫌疑人,三具尸体,三段审问,两种回答。
影片最为精彩的部分在于施坦·马洛萨饰演的小说家维克拉姆和索娜什·辛哈饰演的主妇玛雅两个嫌疑人截然相反的证词。
在看起来老实巴交、畏畏缩缩的维克拉姆的口中,玛雅工于心计,运筹帷幄,逐步引诱他进入她的圈套,小说家说是玛雅杀了她自己的律师丈夫。
在看起来人畜无害、慌张被动的玛雅口中,维克拉姆凶恶暴力,杀人如麻,就是他上门杀了营救自己的丈夫。
在阿克夏耶·坎纳饰演的警官德夫看来,两人编造证词,漏洞百出,誓要找到真相。
观众很容易看出这两个人都有嫌疑,那么,警官是如何逐渐接近真相找出真凶的呢?上级给了警官三天时间。
第一天,解开两人的杀人疑点。
维克拉姆报警后却逃跑,玛雅家中狼藉,两人均有杀死配偶嫌疑,而玛雅指控维克拉姆杀死她丈夫的杀人动机不明。
第二天,确定两人的杀人动机。
维克拉姆有与其妻争吵视频,而玛雅有与情夫偷情照片,且证实玛雅证词有所编造。
第三天,找到两人杀人的关键证物。
两个死者尸检报告出来,维克拉姆妻子死于心脏病,玛雅丈夫死于钝器重创。
这里,维克拉姆杀妻嫌疑消除,案子的关键点是究竟是维克拉姆还是玛雅与情夫联合杀害律师。
也就进展到影片最关键的一步,律师的死亡时间。
最后,警官以律师干净的没有泥巴的鞋子判定,律师在维克拉姆到来前已经被玛雅杀害,也即确定了凶手就是玛雅。
就在玛雅与维克拉姆证词各种变换间,我们以为案子终于走到了终结,而影片最大的反转就在此出现了。
原来,维克拉姆才是杀害三条人命的凶手!
第一条人命,他的妻子不是自然死亡,而是长期服用维克拉姆装配的大剂量心脏病药物而死。
第二条人命,玛雅丈夫其实是维克拉姆妻子找来起诉他泄露原型女孩真名的律师,因此他要杀人灭口消灭证据将泄露证据嫁祸给他死无对证的妻子。
第三条人命,维克拉姆为吸引自己小说的关注度,违背道德和约定告知媒体原型女孩被轮奸的真相,女孩顶不住压力而自杀。
而最要命的是,终于发现真相的警官却因证据不足而无力将英国人维克拉姆抓捕归案,就眼睁睁看着他坐飞机而去!
正义没有战胜邪恶,真正的凶手逍遥法外,这是影片最出人意料的地方。
可以看到,整部电影细节众多,伏笔铺垫出彩。比如大家忽视的,自杀少女父亲视角下傲慢自大的维克拉姆形象。
比如从一开始维克拉姆后脚跟破皮原来是他与律师换了鞋不合脚导致。
而看完最让人脊背发凉的是,原来看起来厉害的警官其实一直被维克拉姆牵着鼻子走。他心思缜密,环环相扣,步步为营,迷惑众人,洗清了嫌疑。
可以说,影片最大的看点就是,嫌犯双方各执一词的罗生门,反转反套路的老鼠完虐猫。加上主演高能反差的炸裂演技,追车、巷战、犯罪细节一个不落,配上全片大雨营造的压抑氛围,算得上是宝莱坞较高质量的犯罪悬疑片了。
这部电影豆瓣评分才6.8,以晨晨的观感来看这个分数确实是给低了。
也许从电影情节和结构方面大家可以各执一词,但是这里晨晨必须提到《天作谜案》的两个个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第一,电影展现了警方既蠢又懒,上级不作为的现状。
在办案过程中,警察抓人都能睡着、在犯罪现场泡茶,漏掉一系列关键证据、抱怨没有双休等让人无语的行为不胜枚举,而唯一看起来比较厉害的警官德夫却从头到尾被真凶耍得团团转。
显而易见的是,侦破过程粗糙业余,你说这是电影bug,晨晨说这是电影对警察的“自黑”。
可以看到,影片很显然想把警方塑造得既蠢又懒。特别是从维克拉姆角度说出的“你真的认为警察会帮你?他们只想结案,找不到凶手就让你背黑锅”直指警方腐败现状。
而最后,确实是玛雅背了这个大黑锅。
除了基层警方之外,可以看到当维克拉姆案发生后,上级问案件进展,德夫表达了对体系工作效率低下的不满。
而因为跨国犯罪的政治压力外和维克拉姆的人脉很广,上级命令德夫三天内必须破案,德夫的回答也耐人寻味。
他说:“那就无罪释放他啊,反正也很常见。”直指印度政府无能不作为的现状。
第二,揭露犯罪的社会问题,种姓制度下底层悲惨。
维克拉姆书中的原型女孩被5个人接连侮辱,小说家泄露后媒体蜂拥而上,女孩难以承受而自杀身亡。
尤为讽刺的是,当警察找到之前就要控告维克拉姆的女孩的父亲时,他无奈地表示英国人被杀才想到他,这侧面反映的是底层群众申诉无门的现状。
实际上,印度作为类似案件的高发地,与印度的教育、经济、男女不平等、种姓、司法与警察系统、政府功能以及基建等一系列问题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此看,影片对社会犯罪、妇女权益、媒体道德有一定程度的揭示。
其中,最为特殊的是,影片的真凶是一个来自英国的小说家而不是印度人,他最后完虐印度警方逍遥法外,无疑给影片引入了更大的国际视角。
印度国内警察腐败,政府无能,社会问题众多,而英国国籍高人一等,号称自由民主犯了事还能脱身。
可以说,影片并不仅仅停留在自我暴露和批判,而是对世界整个大环境都有着较为清醒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人拿本片与《看不见的客人》相比较,实际上《天作谜案》是1969印度同名电影的翻拍,比《看不见的客人》早多了。
电影片名直译过来应该名为“巧合”,在最后维克拉姆所说的“有些人利用真相来取得优势,有些人利用谎言,而我则利用巧合”。
在晨晨看来,与其说是巧合,不如说是人性的弱点。
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阴暗面,维克拉姆正是抓住了玛雅的把柄找出破绽而得以逃脱。
一句话,《天作谜案》这种能从多维度阐释的犯罪悬疑片,绝对不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