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说,王小波和李银河的爱情像童话。
但实际王小波并不是“王子”,用很多初次跟他见面的人的话说“他长的丑”。
王小波自己都在作品《爱你就像爱生命》里对李银河说:一想起你,我这张丑脸就泛起微笑。
但就是这样一位“其貌不扬”的他靠才华获得羡煞旁人的爱情。当然国馆君读王小波的作品之后,才懂他的才华背后有常人不拥有的纯真、有趣和深刻。
爱你就像爱生命,好的爱情是懂得彼此
王小波的《爱你就像爱生命》,在这个感情逐渐快餐的时代,越发珍贵和令人向往。
书中分隔两地的两人,王小波给李银河写信开头都经常都是这样的:
你好哇,李银河
他把情书写的如此清新脱俗,如此罕见纯澈: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
静下来想你,觉得一切都美好得不可思议。
我真的不知怎么才能和你亲近起来,你好像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我捉摸不透,追也追不上,就坐下哭了起来。
不仅纯真,甚至有些孩子气、幼稚,但李银河懂。李银河并没有觉得幼稚,甚至觉得太难得。当然李银河被打动也不只是王小波的情话,还有他真正的有趣和思想纯澈。
白话文作家第一人,有趣的“文坛异类”
高晓松曾这样评价王小波:“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可见其文学造诣的深厚。
虽然不知高晓松心目中的第二名是谁,但是国馆君认同白话文作家的榜首。
在我们那个年代都说“男不可不读王小波,女不可不读周国平”。他的出现,对于1990年代的中国来说,绝对是一种精神文化的进步。
然而,这位有趣的“文坛异类”,在生前并没有获得广泛的认可,而在逝去后,人们阅读他的作品,才被他的有趣、理性和智慧所吸引。
读过的人都说,知道中国有这么一个人曾经生活思考过,这片土地也顿时亲切起来了。
但王小波不在乎这些。他只在乎有趣。
都说无趣的人才会把有趣装点成自己的特色。而王小波从不标榜,不自证,他只当做人间走一遭的初心: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若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很成功。
他生前,当过知青、工人,插过队,喂过猪,放过牛,却能以风趣幽默的口吻,写出那个时代的种种遭遇。
他写文革,从不说怎么悲惨,把苦难写得富有悲剧片段的喜剧一样,令人啼笑皆非。
他讲故事,也是讲得十分独到,一个故事,没有情节,却能从多个角度写,读来令人脑洞大开,确是文坛的一股清流。
王小波的评论作品,写的奇好。评论读起来都能像读小说,小说写的像评论一样有情怀。
怪不得冯唐、柴静、李承鹏、刘瑜等知识分子无一不读王小波。真正有趣的书,能让你在大笑中参透人生。
他说:“希望你看我书的时候,会笑出来。”
我读王小波,喜欢他的不仅仅是他的有趣,更有他的通透。
如果人生活得有趣难的话,我觉得活得通透需要的是境界。
当回读王小波的作品,会把他和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联想到一起。怎么说?就好似很多看是玩世不恭,背后是活得明白,通透。
这个可能是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在貌似玩世不恭的自嘲表象下,隐藏着冷静、彻悟的智慧和思想。
比如读他的《我的精神家园》
假设有一个领域 ,谦虚的人、明理的人以为它太困难、太暧昧,不肯说话,那么开口说话的就必然是浅薄之徒、狂妄之辈。这导致一种负筛选:越是傻子越敢叫唤
人生唯一的不幸就是自己的无能。要努力去做事,拼命想问题,这才是自己的救星。
虽然人生在世,会有种种不如意,但你仍可以在幸福与不幸中做选择。
活在世上,不必什么都知道,只知道最好的就够了。
《沉默得大多数》中:
我选择沉默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话语中,你很少能学到人性,从沉默中却能,假如还想学得更多,那就要继续一声不吭。
很多事情,他早已剖析得很透彻。有趣背后是冷静,睿智的思考。读久了,你会从中学会他看事情、看问题、思考的角度,乃至评价的方式方法。
既能领略现代文学屈指的造诣,体会王小波式有趣,黑色幽默,纯粹浪漫、还有冷静睿智的思考方式。最重要的是,所有严肃的事情,沉重的事情,在他笔下都是有趣。
若觉人生艰难处,愿君读读王小波。
当我们灰心丧气的时候,重读王小波很有必要的。
无论我们经历何种,人生的何种苦难,王小波都历经过,但是他能变成有趣、黑色幽默。这是智慧,也是对待苦境最有力的抗击和态度。
幽默,是对抗命运的最傲人的姿势。笑之,从容之,活通透和洒脱。